长三角区域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承担者,要发挥示范引领的重任,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长三角必须在金融领域进行大胆创新,以金融创新引领和支撑产业与科技创新,形成产学研用金一体推动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
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拥有众多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文化先行,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
发展未来产业,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都是挑战,没有风险意识、没有长期主义的观念,未来产业很难落地生根。
在打通断头路以后,脚步仍然不能停,要把城乡交通、城郊交通放在重要位置上,让毛细血管也能够畅通,这样才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快速实现。
长三角地区要真正成为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就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要从长远上、战略上谋划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有效体制机制。
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因为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形成真正适应消费升级的高质量供给体系,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两个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
总结世界各国的经验,要想实现科技创新,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长三角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产业链供应链比较完备,在数据和信息的储存、利用、开发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把这种独特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长三角的活力不可低估。
金融创新在长三角发展实现动力转换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打破各种思想桎梏,突破现有体制的各种条条框框,在扶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走出一条新路,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为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信息在长三角能够没有障碍地流动,实现信息的一体化,才能为智慧长三角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只有一体化的信息流形成了,一体化的物流、人流、资金流才能真正形成。
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生态,需要政金产学研共同努力。作为政府,要转变职能,在政策引导和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当前最重要的是摈弃拼速度、急逐利的行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一定要时时刻刻从一体化发展大局出发,打破思维固化,走出思维的困境,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真正做到1+3>4的效果,把国家战略落在实处。
只要上海把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的优势发挥出来,把国家战略落实好,长三角的龙头作用一定会发挥好。
在产能相对过剩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约束凸显,国内经济由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发达国家对中国发展高新技术重重设防,如果长三角的城市仍然依靠以前的产业重复布局和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必然走入死胡同,创新和协作就成为长三角城市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宁波社科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