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组织后,全球供应链逐步演化为“金三角循环“,中国也日益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也是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中断,从而影响到全球汽车、电子等产业生产,但一个多月后,中国基本控制了疫情,并开始努力复工复产,然而疫情的快速蔓延使全球经济都遭受重创,原本催单的海外客户纷纷推迟订单,甚至取消订单,这对中国本土以出口导向型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全球经济大震荡,以出口导向的中国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近年来,跨国并购成为众多国内企业出海的主要策略,但是,出海企业面临并购前期风险、并购后期资源整合和国企资产流失等诸多挑战。
人才稀缺、百万年薪,都是机器人赛道爆火之下的一个又一个缩影。
供需失衡的新一轮冲击或酝酿中。
“正常的工具制造业,美国永远回不到过去的。”
一场席卷全球的贸易风暴正在上演,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最高综合税率达145%,光伏电池更是高达3500%。全球化是否正在走向终结?中国制造如何破局?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许定波教授,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揭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智慧。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中美博弈的深度剖析,更是一次对全球化未来的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