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目前新基建的人才需求量如何?哪些区域的需求量更多?22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岗位过去几年的人才供需走势,以及新基建相关政策推行等未来因素,基于计量模型预测,2020年底,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到417万人。
薪酬方面,2020年一季度,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为10299元/月,比全行业平均(8821元/月)高16.75%,在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整体招聘薪酬环比基本持平的一季度依然实现了小幅增长。
在区域需求方面,《报告》显示,按照2020年一季度招聘人数占比的高低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排序,排在前五的地区为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山东,占比分别为15.52%、13.46%、10.86%、7.41%、5.87%,而这五地占比之和为53.12%,超过了其他所有地区之和。
人才需求量与各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联系紧密。这其中,需求排名第一的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聚集了一批龙头制造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升级较早、发展成熟,对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需求较旺。
另一方面,随着各地积极布局新基建,预期未来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人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赛迪智库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从长期来看,新基建是未来规划的重点方向。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计或将超过17万亿元。
今年4月份以来,上海、广东、重庆、山东、云南等全国十余个省份已经出台了有关新基建的落地举措。例如,广东2020年度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中,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数为165项,占比34.1%。
5月7日,《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布,提出目标到2022年底,推动上海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分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看,2020年一季度东部省市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招聘核心技术人才数量占全国66.17%,远超中西部及东北之和。但从变化趋势看,与2016年同期相比,西部地区表现突出,招聘人数占比提高3.33个百分点。可见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在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布局及西部省市在信息产业的发力已见成效,西部地区有望借新基建之势加速崛起。
近年来贵州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尤其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相当突出。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贵州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互联网企业数量达到360家。从全国来看,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为76,仅次于北京和广东,位列全国第三位。
从城市来看,2020年一季度招聘占比最高的10座城市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需求高于其他城市。其中,北京一直占据招聘需求龙头位置且与其他城市拉开了稳定差距,能为人才提供更多岗位选择,这也离不开互联网、AI大厂集聚在北京的现状。
在一线城市之外,而苏州、成都、西安、武汉的招聘需求占比增加,全部为新一线城市,当地开始明显加速发力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为核心技术人才提供更多了落地落户的选择。
2020年,全国各省份都已经宣布实现了省级统筹,从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既没有政策障碍,也没有技术障碍,只差临门一脚了。
除了竞相抛出福利抢人,各大企业的招聘岗位也表现出极高的相似度。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等前沿技术岗位需求量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岗位,新基建产业人才布局呼之欲出。
第一财经云上会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华为企业业务全球营销总裁邱恒、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政企客户部总经理柳毅、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科技产业分析师许英博,围绕F5G,畅谈了新时代下的新生活和新机遇。
提到股神巴菲特,2008年开始的那场“十年赌局”总是令人津津乐道——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十年回报将超过对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