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这些领域将有大发展,有你的行业吗?丨行业风口

第一财经 2020-05-23 10:13:42

作者:一财资讯    责编:漆辛夷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哪些板块将受益?
再提新基建!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激发新消费需求丨行业风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以上政策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哪些板块将受益?

新基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巨丰投顾分析认为,基建是稳定经济的主要抓手,在历史特殊时期,两会会有不少关于新基建方向的议题,预计资本市场中新基建领域也会有动作。重点关注最近抗跌的特高压板块。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看好大创新,尤其是硬科技,特别是5G应用(云、视频等)、半导体链、新能源车等方向。

西南证券研报表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是对前期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和推进,对冲政策将持续发力以实现今年的“六稳”、“六保”工作。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但国内经济将加速复苏,新基建有望成为发展新动能,对资本市场实现托底。建议关注进口替代领域,包括芯片、新能源汽车、新基建等方向。

基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海通证券研报认为,今年报告依然强调“房住不炒”,也未提棚改,基建将成为投资中最重要的抓手。在融资改善的支持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明显回升,并且随着“新基建”不断加码,公募基建REITS起航,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助力,基建投资有望在融资来源、项目投向上推陈出新。

大消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申万宏源研报表示,鉴于政府新增2万亿元债务来保就业民生和扩大消费等,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试试出口产品转内销政策,预计主要针对可选商品如汽车,大型家电和家具,预计规模在2000-3000亿元左右。

渤海证券研报指出,由于全球疫情发展带来外需层面的巨大挑战,在政策的推动上,扩内需成为了政策的重要抓手。在推动消费回升方面,推动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和快递进农村等多项消费刺激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政府也在积极配合消费刺激措施武汉、上海、天津等多地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措施,这将有利于对消费潜力的释放。

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巨丰投顾称,推动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利好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工业自动化产业。对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进行支持,那对当下的网红直播带来隐性利好,快递物流业作为电商网购的支撑产业,具备投资机会。

光大证券研报表示,本次报告更侧重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恢复,重点支持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电商网购、在线服务和“互联网+”等无接触经济。无接触经济虽然受益于疫情,长期而言,在国内进入劳动力稀缺、资本过剩的新经济时代以后,无接触经济统一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因此无接触经济不仅受益短期疫情带来需求增加,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率提升将得到长期更多重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