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蓝天保卫战如何决胜?政协委员建议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第一财经 2020-05-25 12:01:37 听新闻

作者:章轲    责编:刘展超

刘炳江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完善“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胜之年。如何决胜?

25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在发言时建议,202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既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又要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特别是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新冠肺炎疫情下,“放松监管”的传闻已经多次被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否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

与以往“强监管”不同,“分类施策”成为目前污染防治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重要一招。

刘炳江介绍,为科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对钢铁、焦化等15个重点行业按照排放绩效分A、B、C三级,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在重污染期间,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可不采取或少采取停限产等措施,A级企业可自主减排,环保水平低的企业则需加大减排力度。

他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列入减排清单的企业共10.7万家,其中豁免企业1万家,在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的同时,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5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刘炳江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截图/章轲

 

科学治污就是要摸清重污染天气成因。刘炳江介绍,2000多名优秀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经过三年的努力,已完成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以PM2.5为特征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为“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科技支撑。

刘炳江认为,对于不同的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应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精准施策。在重点区域基础上,加强对东北地区、蒙宁陕晋交界地区、苏皖鲁豫交界地区等区域的关注。将秋冬季作为PM2.5重点管控时段,将夏季作为臭氧重点管控时段,发布实施《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

在污染物防治方面,应实施重点治污工程,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控。推动“2+26”城市平原地区农村完成煤改清洁能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大宗货物运输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等三大工程,“这既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刘炳江说。

生态环境部已启动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这个‘十四五’规划应当纳入新发展理念。”刘炳江说,我国正在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以及可能面临的更为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等情况,应进一步突出重点管控的空间、时段、行业领域和污染物,极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研究完善“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同时,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于今年的污染防治,农工党中央一份《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下实行统一环境准入标准的提案》也建议,严格环境准入的“倒逼作用”,彻底将“两高一低”产业挡在门外,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民进中央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提案》建议,逐步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融合统一。推动环保协作由“行政管控为主”向“行政、市场、社会多元化治理”转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