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暨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指出,要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激发消费潜力。加快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质量。要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服务消费升级。要着力推进交通运输跨业融合,培育新消费。推进交通运输与文体旅游、信息产业融合,推进绿色消费发展。
在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要求以及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之下,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布局新一轮投资计划。
据了解,目前,交通运输部已启动“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并同步开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的编制,开展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4月17日,在浙江省召开的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上,“十大千亿”和“百大百亿”等重大工程投资计划公布,总投资超3.6万亿元。
而前一天,《交通强国江苏方案》也对外公布。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金凌介绍,到2035年,江苏省高快速铁路达到5000公里以上,货运铁路达到1700公里以上,南京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进入全球前50位,已建和在建长江过江通道达到36座,基本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县级及以上节点全覆盖。
“今年全省交通投资计划是1576亿元。”4月16日,在《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发布会上,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显东说。
此外,吉林省委常委第19次会议近日也审议通过了《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这是全国首个省级新基建“十四五”方案,涉及5G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7大新型基础设施”等,计划实施项目2188个,总投资10962亿元。
据中信证券预计,2020年整体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至少在8%左右,当前新基建占总基建投资的比重可能在10%-15%,新基建增速会快于整体,未来3-5年其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5%-20%。随着政策持续加码,新基建作为经济逆周期稳定器,将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
配置方面,浙商证券表示,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低估值的整车龙头和核心零部件;二是最早一批高铁开始进入维修阶段,在后市场布局较早的公司;三是城轨长期增量空间大,城轨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建议关注低估值的整车装备龙头中国中车、中铁工业;核心零部件厂商中国通号和华铁股份;受益于高铁后市场的天宜上佳和神州高铁;城轨业务占比较高交控科技和华铭智能。
建议中国经济摆脱“投资或消费”的零和思维,转向“投资创造供给,投资创造就业,就业创造收入,收入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动态平衡。
区域协同发展按下交通“加速键”。
中国中车等多家“中字头”企业披露2025年一季报业绩预告,部分公司预期业绩大幅增长。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就是为经济发展“舒筋活血”,为惠民生、促消费提供助力。
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延续了近年来的“积极进取”基调。这一目标既考虑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也兼顾了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