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下称《名录》)今(19日)起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通知,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19日。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野生资源的变动情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对《名录》进行调整和修订,有利于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我国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并根据评估情况确定对名录进行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这位负责人介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制定和调整,要依据野生动物的濒危性、珍贵性、相似性、预防性、兼容性和关注度等原则确定。
比如,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长江江豚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物种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本次调整均考虑升级或新增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等尚无确切证据证明在我国有自然分布,但属热点敏感濒危物种,因此将该类物种一并列入保护范围。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被称为黄河“最神秘的鱼”的北方铜鱼,在此次名录中,由目前的国家濒危二级保护鱼类升级为一级保护。黄河水系的北方铜鱼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传统上具有很高渔业经济价值,受到栖息地生境破坏的影响,其自然种群已极其濒危。此外,丛林猫、驼鹿、长江江豚等共55种野生动物保护级别也将升级到一级。
由于近年来保护成效显著,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的野生动物,有部分或将降级,包括熊猴、藏野驴、藏羚、北山羊、蟒蛇等五种,均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以藏野驴为例,藏野驴目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高原型动物,喜欢群居生活。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三江源国家公园藏野驴数量已达到将近4万头。近年来,藏野驴大量出现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特有的三大有蹄类动物藏羚、野牦牛、藏野驴种群数量几年前就已达6万至9万头。
在可可西里生活的藏野驴。摄影/章轲
推动适用性好、成熟度高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国家标准,指导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开展产品碳排放核算。
本次修订,也正是主要解决现行税收征管法与征纳实践不适应的问题。本次的《征求意见稿》共106条,较现行税收征管法新增16条、删除4条、修改69条。
“权证分离”、油气探采合一、矿业用地、矿产资源储备和应急等改革思路和制度框架需要在配套法规中落实落细。
将结合编制“十五五”规划,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专题研究。
机构指出,当前市场情绪及白酒板块估值均处于低位区间,外部环境稳步改善托底板块基本面,行业进入良性修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