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特稿|洪灏:金融科技革命重塑金融服务业态

第一财经 2020-06-19 15:03:25 听新闻

作者:洪灏    责编:林洁琛

我们也需警惕技术革新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传统业务带来的冲击和挤压。

互联网诞生以来,造就了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移动网络等,大幅提升信息交流和资源分配效率,也为金融业带来网上银行、线上支付、网络贷款等业务模式革新。在当下的数字化浪潮中,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将从不同层次实现技术革新,开启新一轮金融科技革命。

步入2020年,美股排名前五的公司均为科技公司。这5家公司,即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和Facebook,市值总和已占标准普尔500指数总市值的18%。市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追随科技巨头公司,人们相信科技所带来的创新是创造新财富的源头,值得为之倾倒。而传统的金融行业,则是资产运作永恒不变的帮手。数百年来的投资逻辑创造了无数商业神话,见证了商业帝国的起起伏伏、国家政权的衰落与复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技术的革新,将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带给世界。金融和科技,传统和新兴,在过去的时代里从不同侧面为青睐它的投资者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站在21世纪第3个10年的起点,我们将见证一场金融科技革命逐步影响和改变整个市场。

时代在变化,新的技术和思维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和科技相互融合将带来新的投资前景。

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

金融科技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近些年来逐渐成熟的技术为手段,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的一场产业升级运动。由于金融本身就对信息数据等资源高度敏感,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金融的需求高度一致,继而共同推动金融和科技融合逐步加深,最终推动新一轮金融创新。

1.什么是金融科技

2011年,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基于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开始改造传统金融行业,金融科技(FinTech,即Financial Technology)进入投资者的视线。步入2017年,全球市场和投资机构对金融科技的热情开始爆发,市场的变革正逐步到来。

综合来说,定义金融科技需要从金融和科技两方面来分别论述。其中金融是基础,金融科技本身就是一场产业升级,其所依靠的正是金融本身。而科技是手段,是金融科技这场产业升级所凭借的技术抓手。但在这之上,投资者还需要重点考虑二者的结合程度,因为无论是改良传统金融业务,还是创造金融新业态,能够集二者之所长的产品才能被市场所接受。

2.发展历程

以信息技术发展为蓝本,我们可以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传统金融开始提供网络业务服务。2011年之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网民群体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互联网中产生交集。而网民数量的扩张孕育着新的商业潜力,互联网商业随之迅速发展。受此影响,传统金融行业开始将部分简单的业务进行线上化,以谋求业务效率的提高,例如网上银行。此时的金融公司内部开始出现IT部门,为部分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支持。而在外部,亦出现科技公司充当相关技术顾问。

阶段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互联网金融。2011-2015年,移动互联网出现,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基于移动平台(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应用服务将信息交互效率提升至令人羡慕的高度。而正是基于高信息交互效率,使得无数业务成为可能。在这一阶段,传统金融开始进行平台升级,以改良信息渠道的方式实现对快速信息流的运用。例如P2P、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理财等。

阶段三:新型技术推动金融科技革命。2016年至今,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关键技术逐步成熟,为新一轮金融创新提供重要推力。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来源、风险模型、投资决策等均出现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变革,从而大幅度提升效率,例如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等。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现阶段的变革动力来自金融行业本身。

数字金融的技术创新

1.区块链

有别于传统数据库,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以去中心化为核心的分布式账本数据系统。在区块链的概念中,所有能够部署服务器节点的人均可参与。而所有参与者都有权利在系统中进行操作,最终各节点将在某种机制下完成同步,从而实现所有节点数据的一致性。

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可以构建一个可靠的互联网网络,以较低的成本及简化的流程解决价值交换与转移中可能存在的不诚信现象。区块链的应用从对交易各方有建立相互信任的需求,却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的领域开始,例如金融业中的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行业。区块链技术的公开、不可篡改特征解决了金融业去中心化后潜在的信任风险。各类金融产品,如股权、债券、票据等均可以通过整合进区块链账本,成为区块链上的资产而实现快速又低成本的链上存储、转移及交易。

中央于2019年10月24日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并强调了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显示该技术在政府层面得到认可。同时,该技术也逐步向金融行业渗透,应用案例相继出现。

1.1区块链最为人们熟悉的应用——比特币

当提及区块链,我们随即就会联想到比特币。作为加密货币的一种,比特币植根于一个基于公有链技术支持的去中心化的对等支付网络,是目前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加密货币。用户客户端互相连接构成比特币网络,整个网络共享一个包含所有交易信息的公共总账,但每笔交易信息由发送地址对应的用户信息保护,达到去中心化记账。不同于传统货币的运转方式,比特币的发行无需信用背书,而是通过共享账本的方式实现货币流转,对货币体系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目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在欧美国家已有一定的接受度。

1.2跨境支付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跨境支付需求日益旺盛。传统的跨境支付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中心化的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在降低资金流动效率的同时增加了资金往来成本,使得一笔跨境支付需要至少24小时完成。目前跨境支付主要依赖于SWIFT系统,不仅手续繁琐、耗时较长、费用率高,且受制于地域的金融基础设施限制,难以服务于金融设施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而应用区块链的跨境支付,不仅可以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更能减少支付流程中大量人工对账操作,大大缩短清算结算时间。此外,金融机构在运营中需要时刻履行了解你的客户的义务(know your customer),而核实客户信息的过程耗时冗长又难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此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信任,存储客户身份的电子档案,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也保护了客户的信息安全,可谓一举多得。

1.3区块链技术的局限性

在市场中成熟运行并被广泛接受或认知的区块链应用并不多见。自身的技术瓶颈及法律监管的不确定性等问题,都是区块链未广泛运用的原因之一。从技术层面来看,由于节点的延迟,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性能目前并不适合高频交易场景。典型的区块链如比特币需要约10分钟来确认交易,安全的交易确认时间甚至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平均交易速率约为每秒4个交易。以太坊的交易吞吐量略高,能够达到10~20个。然而与传统VISA交易网络平均每秒处理2000笔交易、几秒钟内确认交易相比,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从监管层面来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概念淡化了国家监管的概念,对现行的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除此以外,对于一个分散式网络来说,监管资金动向也极为困难。比特币由于其匿名特性,正在成为犯罪资金的载体。

区块链,突破了互联网时代一直无法实现的分布式可信网络架构,也加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桥梁。未来,在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不仅仅是信息互联,更是信用与价值的互联,为各个产业领域提供无限想象空间。

2.大数据

大数据是一个巨大规模的数据集合,大到无法在使用常规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获取、分析和管理,其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需要使用新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以实现数据的“增值”。

2.1信贷风险评估

大数据征信将散落在不同机构的碎片化征信数据整合成为相对完整的全面信息,并从中发掘风险信号,以此来预测还款者的偿还能力及偿还意愿等,实现科学风控。举例而言,传统方式下,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是基于一些既有的数据包括信贷及交易记录等,缺乏前瞻性。然而影响违约的因素不仅是历史的信用情况,现下的经营状况、整体的行业发展都需要被考虑在内。因此大数据的运用会使得评估结果更为准确。商业银行在估评客户价值、预测违约可能性的过程中,既会参考内部既有的信息记录,也会参考外部机构掌握的客户公共评价信息、经营环境条件、社会关联信息等,从而获得更多维度的数据以形成贷款风险评估资源。

2.2股市预测

大数据在证券企业量化投资方面的运用将大大增强其数据广度。除去对账本投资收益率、持仓率等客观指标的跟踪统计,大数据运用于证券企业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变动、投资状态变化以及风险偏好等难以用简单统计方法处理的信息,使其成为辅助企业更加准确了解市场行情的工具。在大数据技术使用之前,例如市场情绪这样偏主观的因素很难进行量化。但在大数据技术之下,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中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市场对某一件事或者某一家公司的观感,使得情绪的感知量化为数据。更多元的量化因子有助于投研模型更加完善。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数据规模的不断积累及分析能力的持续提升,量化投资的发展将会越跑越快。

2.3精准营销

当前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这个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客户的消费需求更为细化,因此个性化金融产品的定制具有市场。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难以接触和了解每一位潜在客户并向他们推广适合的产品。此时大数据平台便可以帮助机构进行用户挖掘、标签化分类及后续的产品推荐和客户追踪,实现精准营销并最大化缩短业务操作流程。

2.4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是用于个人消费目的而非经营目的的贷款。与企业信贷不同,消费信贷具有小额、分散、高频、无担保的特点,主要面向缺乏信用记录的年轻客户。而大数据的运用则贯穿了消费信贷的始末。基于大数据对客户进行评分、对借款进行审批及催收是消费信贷的基础。手机使用年份、本地消费等级、游戏消费金额等都可以成为判断客户稳定性的数据来源。

举例来看,蚂蚁金服推出的消费贷产品蚂蚁花呗,依靠阿里系商城过去十多年以来庞大的电商消费数据,为其授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通过综合分析用户的购物习惯、支出记录等,决定该用户能否使用花呗及使用额度。大数据的搭建为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数字化浪潮中,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革新

数字化时代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打破了现有互联网基础设施下的技术壁垒,为科技金融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们也需警惕技术革新对传统业务带来的冲击和挤压。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将享受业务流程自动化的红利,但也需警惕虚拟银行对传统银行业务带来的冲击:人工智能的应用可帮助银行实现审批自动化,省去精简繁复的文件审核程序。银行也可通过建立信息化数据库以及优化算法,对客户的交易、消费以及借贷记录进行数据建模以监控客户偿贷能力,估测潜在的违约风险。与此同时,大数据的应用可提供更加精确的客户资质评估,满足不同客户的资金需求。例如,在普惠金融政策下,精准帮扶可有效改善政策的实施效用。不过,一批不设实体分行、架构在网上开户或手机应用程式之上的虚拟银行,将随着金融科技的升级优化对传统银行业的支付、存贷款业务带来冲击。那些主要服务于个体和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由于业务重叠率高,将面临市场份额萎缩的风险。

2.保险公司

保险业务将从线下转线上,一切有风险的事物均可受保:传统保险业务主要通过代理人渠道销售,不仅耗费较大的人力成本,且难以抵御风险事件的冲击,例如新冠疫情。受益于科技金融升级,保险公司将从线下人工销售转移到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线上销售服务模式。同时,在数字化时代,保险产品将不再受困于有限的设计和批量化的量产。保险公司可运用不同维度的原始数据,结合不同客户的健康、消费、财力、借贷等信息,为各类的风险收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设计。随着金融科技的融合和生活工作模式的改变,未来的险种将更加多样化,人们将不再只对健康、财产设立保险,一切有风险的事物均是潜在保险对象。

3.基金公司

金融科技将改变资产管理业态,资本市场生态圈或被重塑。人工智能的融入能通过数据收集、信息整合和算法优化,对大量数据甚至从交易噪音中提炼有效信息,以实现投资组合的最佳收益风险比,为投资人提供投资决策参考。目前量化对冲基金已开始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投资组合胜率,走在了金融科技前沿。在常规工作中,人工智能将代替交易员执行交易指令,实现人力成本与交易效率的双重改善。但是,金融科技的融入,也将改变资产投资的生态环境。投资将从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演变人与算法的博弈,甚至纯粹是算法与算法之间的直接博弈。随着“参与者结构”的改变,现存的投资理念均将随着投资者行为的改变而改变。在人工智能不断的自我学习强化下,无论是投资策略的趋同还是技术路线的分化,市场的风险波动将被放大。(作者系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