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部中塞合拍片有望年底公映:世界因不同而优美

第一财经 2020-06-24 11:09:59

作者:葛怡婷    责编:李刚

由作家陈丹燕执导的纪录电影《萨瓦流淌的方向》正在后期制作当中,有望今年年底与观众见面。

首部中国和塞尔维亚合拍的纪录电影《萨瓦流淌的方向》正在后期制作当中,海外发行计划已提上日程,有望今年年底与观众见面。

《萨瓦流淌的方向》由作家陈丹燕执导,这也是她的电影处女作。影片通过一家书店、一座当代艺术博物馆、一位收藏家的传奇故事串联起贝尔格莱德的春夏秋冬。透过一位中国作家的视角,展现当代中国人对不同文化的友善见解。据了解,拍摄团队获得塞尔维亚政府与知识分子以及民间文化机构的大力支持。《萨瓦流淌的方向》已被塞尔维亚电影界认为是近年来塞尔维亚最重要的电影作品之一。

《萨瓦流淌的方向》制片人王晔在影视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担任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副总经理,负责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奖、展播、惠民放映工作,以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和亚洲新人奖评奖、电影项目创投及国际影展工作。作为电影制作人,她参与了《地久天长》《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南方车站的聚会》等多部电影策划和制片工作。这些影片在艺术或市场上取得了较大成就。

陈丹燕与王晔的合作打开了文字与影像之间的通道,她们希望拍摄一部跨越文化语言障碍的、能展示辽阔世界观的电影。

“通过电影理解人心,了解世界之不同,世界因不同而优美。因为理解人心而体会了千山万水的意义,这就是《萨瓦流淌的方向》这部电影所要的结果。”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王晔表示,《萨瓦流淌的方向》由塞尔维亚团队负责调色,加拿大团队负责声音,国内团队负责音乐和特效的调整,海外发行是荷兰团队。“这真的是一部国际合作的电影,也是一部非常诗意的电影。总体而言,我自己是很满意的。”

第一财经:电影《萨瓦流淌的方向》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为什么会想要做这样一部电影?

王晔:《萨瓦流淌的方向》是一部中国和塞尔维亚的合拍纪录片。导演是女作家陈丹燕,这是她的电影处女作。影片试图透过一位中国女性作家的视角,表现当代中国人在理解世界和不同文化方面独到和友善的见解。作家兼导演,注定了《萨瓦流淌的方向》是一部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电影,文学性是这部电影始终的“精神指引”。

陈丹燕对2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迷宫小说《哈扎尔辞典》特别着迷,2014年,她多次前往作者帕维奇的家乡塞尔维亚探访,之后完成了《捕梦之乡:〈哈扎尔辞典〉地理阅读笔记》。影片最初的雏形就是《捕梦之乡》的拍摄影像资料,是用GoPro的随手记录。之后,作家开始想正儿八经地去记录,就找到我,最初只是计划做一部电视片,但越策划越觉得有意思、有意义。我就提出这实在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电影题材……“可惜,我不懂怎么弄电影呀?”“我来帮你。”……于是,我们一拍即合,《萨瓦流淌的方向》应运而生。

塞尔维亚真的是一个文化丰富、人民友善的地方,我们团队获得了塞尔维亚政府与知识分子以及民间文化机构的大力支持。文化部开放了关闭11年之久的现代艺术馆供我们参观,艺术馆的馆藏供我们拍摄,东正教的牧首也亲自开放国家文化遗产的修道院,塞尔维亚摇滚乐代表人物鱼汤乐队主唱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尽管有些素材最终我们并没有使用,但我们团队在那里得到了非常多的无私的帮助,得到了非常友善的礼遇,对此我们充满了感激。

第一财经:作为一部纪录片,选择了哪些人物和故事?为什么选择了他们?

王晔:影片表现的三个故事很有意思,贝尔格莱德最繁华街道上曾经最辉煌的GECAKON书店,书店成了旅游地标,文化遗产,但书店经营举步维艰,经理米先生和员工一起成为塞尔维亚文化的守护人;贝尔格莱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立于1958年,是欧洲第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因种种原因,它关闭了很久很久,以至于它能不能开、何时开、怎么开成了大众经常讨论的话题,据说倒计时活动搞了几次。我们第一次去拍的时候,被告知马上要开了,第二次是凑着要开放的时间去的,但还是没开;一位整日里忙忙碌碌的乌先生,他是“南斯拉夫美好生活”展的策展人,更是一位收藏家,与其他收藏家不同的是,他的收藏并不名贵,他收藏的是记忆,是气味,是时代……每个故事都很有代表性,不论个体或是群像,你能感受到一种苦中带甜的积极。

整部影片经历并记录下了贝尔格莱德的春夏秋冬:老书店经常因没交电费而被拉电,米先生满脑子想做的事就是把伊沃-安德里奇(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原南斯拉夫作家)的书继续出版,闭馆十几年的当代馆终于重新迎客了,开幕特展取名《Sequences:Art of Yugoslavia and Serbia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序列:当代艺术馆中的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艺术)。乌先生美好生活展的场地已经变成了贝尔格莱德IKEA旗舰店,而我们的影片也终于完成精剪。

我们从2017年夏正式启动这部电影,至今已经三年了,但我们并不觉得时间过了很久。以缓慢的方式记录缓慢的生活,正如穿越贝尔格莱德老城的那条叫做萨瓦的河流,我们用镜头想象着它流淌的方向。《哈扎尔辞典》中有句话让人难忘,“世上有一面快镜和一面慢镜,从快镜里看到未来,从慢镜里看到过去,可要是一个人同时看快镜和慢镜,他就落入了现实”。电影中会出现很多面“镜子”,留给观众去感知和体会。

第一财经:这是中国和塞尔维亚首部合拍片,可以介绍一下与塞方团队的合作吗?

王晔:我们这个团队来自两个国家,说着三种语言。塞尔维亚视美工作室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我们坚强又靠谱的后盾。他们是塞尔维亚最好的影视制作团队之一,也是内容产品最多、跨国合作最多的公司。实际上我们是主动联系上他们的,经过近两个月的沟通,我们牵手合作了。视美工作室确实非常专业,他们从不干涉导演的创作,而只是尽可能帮助导演去实现创作意图,他们给到了我们在贝尔格莱德拍摄所需的所有帮助,他们的立场非常纯粹,塞方团队的制片人杜尔科维奇说:“我知道你们来做我们国家的电影,所以我要帮你们。我并不是让你非为我们国家做什么,但欢迎你们来了解、表达我们的国家。”这真的让我很感动。据我所知,《萨瓦流淌的方向》已经被塞尔维亚媒体和电影业界认为近年来塞尔维亚最重要的电影作品之一。

第一财经:陈丹燕是著名作家,但同时也是一位新导演,你们的合作如何?

王晔:之前很多采访,陈丹燕老师都说,“从来没想过要成为一个导演。我写了快三十年小说,电影于我而言是崭新的领域。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讨论文字这么一种抽象想象力和电影这种具象想象力中间有没有一条通道,能不能带给观众新的想象空间。”陈老师是文字高手,而我一直做影视,我想我们俩的合作本身就打通了文字与影像想象力之间的通道。我们在做这部电影的时候,想得更多的是我们是否可以做出一部特殊的、跨越文化语言障碍的、能展示辽阔世界观的电影。希望能够在电影里,表达一个中国作家对那个神秘而亲切的世界的体会。影像的思维方式和文字小说的叙事逻辑完全不一样,包括作家的立场的表达,我们会深思熟虑地以相对独特的风格来表达作家眼睛里所看到的东西。

我也合作过一些新导演,但陈丹燕老师是最特别的。陈老师真的是个宝藏女生,非常博学,电影阅片量很大,外语也很好,最可贵的是常怀一颗好奇好学的心。相比较那些专业出身的导演,她欠缺的是技术流程,是实操经验,但她非常真诚、谦逊和感恩,愿意听取大家的意见。实际上,她很有想法和主见,她去过那么多次贝尔格莱德,通读那边的著作,交了很多那边的朋友,对于文学和影像,现实和诗意,历史素材和当代记录,它们之间的逻辑结构融合交错,她是会反复思考反复琢磨。当然创作嘛,总会有缺失、瓶颈、壁垒、遗憾,但我们会利用各种电影化的元素、技术手段,甚至文学化的元素来予以弥补。我们俩也会有分歧、争论,但最终都服从于电影的效果。我们的副导演、摄影、剪辑、音效等都十分优秀,各司其职,大家都是为了这部电影,所以合作得很愉快。

第一财经:看到您以前做过不少电视节目,还担任了很多部电影的策划和制片人工作,电影作品的幕后经验对于您电影节的工作来说,有什么帮助吗?

王晔:是的,近几年我供职于上海国际电影节,工作之余也是纯公益性地参与许多电影的策划和制片人工作,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我都会去参与和了解。这些影片有的在专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地久天长》斩获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两座银熊奖,《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还有的影片则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飞驰人生》和《疯狂的外星人》都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我非常钦佩这些导演,他们有的形成了自己强烈的电影风格,有的则兼顾个人表达和大众喜好,作品叫好又叫座。这些年我也参与了一些新人电影的创作,比如《受益人》、《侠路相逢》,包括这部《萨瓦流淌的方向》。我觉得无论是成熟的导演,还是新导演,我都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电影的艺术表达、电影制作的过程管理以及运营,这些经验和心得,你不去加入其间是很难获得的。当然,我参与电影制作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国际电影节这个平台,参与电影制作对我的帮助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可以这么说,不真正地了解电影的全过程,不真正地成为电影的“圈内人”,对运作电影节这个平台是不利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