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滴滴的自动驾驶网约车靠谱吗?我们亲身体验了一下

第一财经 2020-07-07 09:23:29

作者:肖文杰 ▪ 倪妮    责编:王媛丽

如果你在上海,找机会可以去一下上海近郊的嘉定安亭,这可能是现在你能体验到的最接近未来的打车服务了。6月26日,滴滴在那里开启了自动驾驶网约车的试运营。任何18岁以上的上海市民都可以在App上预约这一服务,然后到上海汽车展览中心免费体验。

滴滴的自动驾驶测试车。

你可以在视频平台和公众号上找到许多实地体验的记录,我们不再复述,只列举它与现在的网约车体验有哪些不同:

1)这辆车真的是自动驾驶,肉眼可见的是车顶上的传感器系统。当然,它还不是无人驾驶。驾驶座位上有个安全员,副驾驶上有一位讲解员,乘客坐在后排;

2)你还不能用自己的手机来打车。现场工作人员会交给你一个员工的手机,上面的滴滴出行已经开通了“自动驾驶”模块,你得用这个手机下单;

3)你还不能任意选择地点。目前的试运营仅在测试区内,选定了几个标志性的站点,目前的体验流程,是在一家酒店和一个展览中心之间,来回10分钟;

4)后排座位前多了块屏幕。上车后,得系好安全带、在屏幕上扫码,再次按键确认出发。车辆才会启动;

5)不花钱。

上车后,乘客需要先扫码确认身份。

这5条中,第4条将是今后的基本常态,而另外4条,显示出现在滴滴的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还是个限制颇多的测试版本,而什么时候这些限制取消了,什么时候自动驾驶网约车,也就是被寄予厚望的robot taxi,才能真正普及。

如果仔细考察,还可以发现,目前的限制主要来自监管和技术两方面。

政府仍然严格管控自动驾驶的测试,它的首要目的是保证安全。这当然会牺牲一些体验。一个小例子是,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但被告知未成年人不能上车。但显然,这是一个绝好的科普教育的机会。

回到滴滴的服务本身。准确地说,目前这项服务的范围是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这是一块超过65平方公里,有50公里以上开放道路的地区。是上海汽车产业的中心地带,包含了住宅小区、企业园区、酒店、工厂。

而政府对于自动驾驶测试的资质审核也很严格。在封闭道路测试需要一张牌照,在公开道路测试需要另一张牌照,而在公开道路测试并且允许普通人乘坐,还需要一张牌照,滴滴就是获取了这张牌照,才能开始本次试运营。

同样,目前限制地点的叫车方式,也是考虑到安全。现在选择的地点,都是能够提供“港湾式停车区域”的,比如酒店门口、公交车站等,一般的路边停靠仍不允许。技术上,滴滴已经拥有了示范区的高精地图,完全可以在任意两点之间自动规划路线并驾驶,只不过这个能力现在还不能完全施展开。

同样,理论上,安全员和讲解员也是不需要的,但是就和全球其他地方一样,目前尚未有政府允许驾驶座上没有安全员。

目前而言,政府这么做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安全永远是出行服务的第一要求。更何况,任何一个糟糕的事故都有可能延缓新技术的进展。在合理的步骤下,逐渐开放自动驾驶,这应该是监管部门乐于看到的,毕竟,地方政府非常乐于看到新技术率先在自己的城市落地。

当然,自动驾驶网约车真的要落地,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技术本身尚未成熟。这不是说技术公司做不到这一点,而是说现有技术无法支撑它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滴滴根本没有为这一服务定价。它就是一个测试+展示。

滴滴现在的测试车,每辆车的造价是100万元以上,软件系统加上传感器系统的价格,比原车还贵。要大规模普及,自动驾驶功能就必须变成像现在的自适应巡航一样,成本可接受的系统。在这方面,滴滴,包括大多数技术公司,在全球竞赛中仍然还落后于Waymo这些领先者。而普遍认为,这一技术真正成熟并大规模普及,可能还要10年。滴滴自己的计划也是到2030年,有100万辆自动驾驶网约车。

总结一下,单论服务,它的体验很快就能达到理想状态,只需要政策逐步放宽;而要成为商业模式,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要实现这个前景还很远,但同时又很诱人。一个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队,会比现在的网约车高效和安全太多。它省去了司机成本、事故成本,提高了运转效率,被认为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未来。几乎所有与出行相关的巨头都在研发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当然,在这方面,滴滴确实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一旦技术成熟,滴滴是最容易让它落地的平台。在App上增加一个新的模块、投放车辆、完成落地所需的手续,这些都是滴滴擅长的。在上海嘉定,有十几家公司在测试自动驾驶汽车,但只有滴滴最早、也容易实现面向公众的测试。

事实上,滴滴这次测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摸索出一套运营自动驾驶和有人驾驶混合的网约车运营经验。

6月26日之后,滴滴已经收到了超过2万份预约。它会让每位体验者留下联系信息,尤其是他们是否住在安亭地区。通过体验,他们会筛选出在该地区有实际需求的用户,真的在他们的App上开通自动驾驶服务,让他们在日常使用这一功能。大量普通用户的一手体验,对于技术落地是很宝贵的。

同时,滴滴也已经在把自己的服务与城市基础设施融合。此次测试一个不易被发现的细节是,滴滴已经在其中一条道路边,安装探测装置,可以与车辆实时传输数据(现在靠4G,以后是5G),帮助车辆提前预知盲区的行人或障碍物。这就是所谓的“智慧道路”的基本逻辑,车与基础设施的实时互通。

出行公司要参与到这项政府基础设施的创新中,其中要沟通和交流的内容之多可想而知。滴滴在这个试验区里也率先开始实践了。这些,都是它相比单纯的技术初创公司、汽车制造商的优势。

不过,没有人能单独完成这一技术革命,当进展到一定程度,巨头之间的互相配合、角色分配是必然的,在此之前,大家争夺的可能是尽可能多的主动权。滴滴也是如此。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