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支持民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2部门发意见

第一财经 2020-07-08 18:29:53 听新闻

作者:林小昭 ▪ 祝嫣然    责编:杨志

要构建民营企业合理盈利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在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面,要合理设置资格条件,不得以任何形式设置限制性门槛。

为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近日发布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总体经济形势不佳,企业投资增长乏力,民间投资的意愿不强、信心不足,需要政府出台改革举措,以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以新基建作为应对疫后经济复苏重大举措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推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意见》称,要构建民营企业合理盈利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在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面,要合理设置资格条件,不得以任何形式设置限制性门槛。

支持民企参与交通基建

刘兴国分析说,之所以选择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文件,也是考虑到这一领域是近年来对民间资本开放市场准入的重点领域之一,并且也是需要继续补短板的关键领域之一。

在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除了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外,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是吸引民企参与的关键。《意见》提出,要塑造新型商业模式,拓展企业参与领域。

其中,包括高铁、城际铁路和地铁在内的轨道交通是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重点。《意见》明确,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铁路项目建设以及铁路客货站场经营开发、移动互联网服务、快递物流等业务经营,推动铁路站城融合投融资改革,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以铁路车站为载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打造公铁、铁水联运中心。

《意见》提出,要推广站城融合开发新模式,以多层次轨道交通衔接枢纽为重点,将枢纽地上地下及周边区域开发作为一个整体,构建“一个主体”的建设开发新体制,建立各类开发主体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协商机制,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独资、股权合作等方式参与依托既有枢纽的城市更新和新建枢纽区域综合开发。

轨道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近年来各地发展的重点。例如,今年东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高水平完成55个TOD站场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东莞火车站、东莞西站、虎门高铁站、常平“香港城”等10个TOD重点建设项目。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这几年轨道TOD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建设热点,成为开发商充分挖掘价值的增长点。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很快,将枢纽站商业配套和客流结合,进行场站开发,进而带动土地升值,可以进一步反哺轨道交通的建设。

很多民企也在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例如,今年 6月4日,武汉地铁集团与龙湖集团(00960.HK)在武汉会议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共同探索TOD城市综合体项目、智慧服务等创新业务,共同打造地铁TOD产城融合示范项目。

各地支持民企发展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给以广大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带来了资金、人力、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困难。

为加大力度扶持民营企业,今年以来各地也纷纷出招。

例如,7月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会议要求,要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用心用情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6日上午,湖南省省长许达哲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许达哲强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加大融资服务支持,大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7月1日,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工商联联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举办促进民营企业复工复产银企对接活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刘兴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文件或召开座谈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即中央高度重视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致力于打造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民营经济对于落实“六保”、“六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近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看,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地方,也往往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广东和浙江。这几年,广东和浙江的数字经济发展得很好,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