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连续参加十多次华交会的老总悟透了:“有没有疫情都要两条腿走路”

第一财经 2020-07-13 19:25:32

作者:缪琦    责编:秦新安

7月13日,把展会整体搬到线上的第30届华交会在上海开幕

“云端”广交会结束不久,线上华交会来了。

7月13日,和广交会一样,也把展会整体搬到线上的第30届华交会(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上海开幕。以往每年都在春节过后不久(3月初)举办的华交会,今年因受疫情影响而推迟,曾被称为预测当年外贸形势的第一张“晴雨表”。

密集的线上展会,让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转变了思路,开始视疫情为契机,下决心转型。

“两条腿走路”

作为参加超过15届华交会的参展商,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理孟卓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参加“云端”广交会后紧接着参加华交会,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外贸企业必须要改变以前的传统观念,“线上线下、国际和国内市场,都要一起发力”。

在他看来,疫情只是倒逼企业改变的因素之一,“即使疫情没有发生或者将来完全控制住了”,也要真正地推动“两条腿走路”。

“从几年前就开始提倡‘两条腿走路’,但大部分外贸企业并没有真的这么做。疫情之下,不这么做就活不下去。”孟卓以公司3周前参加“云端”广交会为例说,“公司对线上展会的重视程度,从集团董事长亲自抓现场的直播设备、总经理跟进直播到夜里两三点这些细节,就能看出来。”

外贸企业在“云端”广交会上直播

受全球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大量外贸企业经历了订单取消、库存积压、出口收汇风险增加等挑战。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因疫情被抑制的需求正在慢慢回补。这让出口转内销成为企业主动选择、政府大力支持的新思路。

然而,由于国内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国内外的市场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外贸企业转内销挑战不小。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在7月9日的通气会上表示,本届华交会专设出口转内销专区,该专区将通过在线发布供给信息,帮助外贸企业与国内采购商加强对接,把握国内强大市场商机。入驻企业涵盖纺织、服装、鞋帽、箱包、钟表、工艺品、宠物用品、玩具、珠宝首饰等品类。

孟卓所在的企业也有产品专门入驻了出口转内销专区。他提出,关于外贸企业的线上转型以及产品的出口转内销,已经到了在人才培养和招聘这些层面就不得不主动转变观念的时候。

他表示,比如,以往外贸公司为了拓展海外业务,往往倾向于招本科以上外语或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但如今,要加大内销市场的开拓,并且充分利用直播等线上模式,需要把以学历或外语为导向的招人观念,转变为以综合性能力为导向。

除此之外,孟卓提出,外贸企业还要坚持在跨境电商领域持续投入。“虽然短期不赚钱,但相信这些内外贸融合的电商平台将在未来帮助企业打开销路。”他这样说。

提高客户黏性

同样连续十多年参加华交会的东方国际集团旗下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新联纺”)总经理陈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新联纺今年上半年的出口业务下降了三成以上。但在针对海外客户的服务方面,却增加了30%~50%的成本投入。

“疫情期间,我们为客户提供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三成以上的投入,能出样品就会尽量打样发给客户,同时还一直密切观察客户在当地的生存现状。”陈峥觉得,即使增加成本也是值得的,因为“保持客户黏性很重要”,等到当地销售复苏,公司可以继续成为海外客户的主要供应商。

他坦言,对于传统服装外贸商来说,线上展会的效率没有线下展会高,一方面因为线上展会的形式刚刚推开,一方面也因为客户往往需要触摸到产品,与业务员充分沟通从而建立互信关系后才会下单。不过,公司仍然积极参与线上展会,希望让更多客户看到自己的产品和公司形象。

目前,新联纺的出口业务占比超过80%,进口不足20%。陈峥说,接下来将借助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进一步发力进口业务,向进口与出口平衡的目标努力。

增强竞争力

除了出口转内销专区,本届华交会还新设了防疫物资专区(医用物资及口罩除外)。该专区将展示各类防疫产品,包括消毒用品类、一次性防护用品、收纳用品、防疫物资配件辅料等,帮助海外采购商对接中国制造企业。

该专区中,有不少是专业的医疗健康企业,也有利用自身原有优势延伸开发防疫物资产品线或是认准商机果断切入防疫物资市场的转产企业。

陈峥告诉记者,公司在短期内增加了防疫物资的出口业务。今年上半年的防疫物资出口占比接近10%,达到了8000万美元左右,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疫情期间出口额的下降。

孟卓所在的企业也一样:今年3~4月,公司防疫物资的出口占比从原来的3%增加到了10%~20%,最高时,出口额较此前增长了近10倍。

然而,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市场需求不断下降,相关出口也冷却了下来。

孟卓观察到,优衣库有一款在中国代工的口罩至今在日本当地市场仍是供不应求,“雨中排队3小时抢购,售价居高不下”。原因就是该口罩拥有独家的技术和自主品牌,和市面上一般的口罩不一样。

“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就容易被淘汰。”孟卓说,疫情倒逼外贸企业更加重视修炼内功。在中国从出口大国向出口强国的转型中,外贸企业也不能满足于OEM(即代加工)的形式,而要加大打造自主品牌及高新技术产品的投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