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而中国也日渐成为细胞治疗的热土。
7月17日,生物制药公司金斯瑞(01548.HK)宣布将原有生物医药合同研发生产(CDMO,也称研发生产外包,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产品生产等环节)平台整合升级,并针对这一服务推出GenScript ProBio品牌,以实现为产业提供从细胞系开发到临床样品生产的外包服务。
金斯瑞此前主要布局四大业务板块,包括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工业合成生物产品、生物药CDMO及细胞治疗。其中,细胞治疗业务(传奇生物,LEGN.US)在6月分拆上市,创下今年以来中美两地最大规模IPO。
金斯瑞创始人兼集团首席执行官章方良曾指出,2019年财年,旗下生物制剂CDMO业务的财务表现欠佳,而此次生物药CDMO业务再向细胞基因疗法延伸,体现出公司对细胞基因疗法潜力的信心。
与传统药物研发相比,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需要的研发投入更高。Frost & Sullivan 报告显示,细胞核基因疗法在发现和临床阶段的研发费用在9亿美元至11亿美元,临床阶段的费用在8亿美元至12亿美元。因此在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研发领域,对于利用专业的外包研发生产团队来降低成本的需求很高。
章方良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逐渐意识到,企业无需依靠自己建设基础设施来实现药物的商业化生产,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药物的开发制造业务外包给具有专业技术及丰富经验的中国机构,开展从药物发现到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合作。
不过,并非只有章方良看到了基因细胞治疗市场巨大的潜力。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目前加码布局细胞基因疗法CDMO的企业很多,其中,药明康德是最早布局细胞基因治疗业务的企业,目前已经拥有31个临床阶段的CDMO项目,而博腾股份旗下的博腾生物也在早些时候宣布将细胞基因治疗的CDMO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就在上周,德国默克公司还在上海落地了其第九个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中心,以实现在中国基因细胞治疗领域CDMO的布局。
此外,细胞和基因疗法领域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也不容忽视,其中就包括了遗传资源受到严格保护和监管,竞争日益激烈的细胞和基因疗法产品管线,尤其是自体细胞疗法方面,适应症和靶标相对集中,以及本土监管和市场准入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医疗服务机构系统缺乏应用细胞和基因疗法治疗产品的能力等。
全球创新药产业在政策和资金层面依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如何确保需求增长,稳定市场预期,仍是CXO企业的必修课。
药明康德港股股价低开,盘初跌幅一度扩大至逾6%,截至发稿,跌5.27%;药明康德A股跌超2%。
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推动药明康德业绩增长,但临床早期业务恢复还有待观察。
药明康德预计本期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5.61亿元,同比增长约101.92%。
2024年,西达基奥仑赛注射液整体销售额已达到9.6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