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69个国家高新区创造11万亿GDP,5年内建成若干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园区

第一财经 2020-07-22 22:28:42

作者:金叶子    责编:任绍敏

2018年169家高新区创造的GDP超过11万亿元,高新区创造了全国12.3%的GDP,每家高新区平均创造的GDP大约是654亿元。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运行体系的有力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战略力量。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用七大部分、21条内容为高新区未来发展画出路线图。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意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对国家高新区的定位,即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除了明确定位,《意见》还给高新区划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分为2025、2035年两个阶段,最终要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包括产业要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计划。”

高新区GDP占全国12.3%

目前全国已有169个国家高新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国家高新区承载着重要任务,既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加快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今年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下称“报告”),2018年169家高新区创造的GDP超过11万亿元,占全国的12.3%,每家高新区平均创造的GDP大约是654亿元,创造的净利润约140亿元、税收约110亿元。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大约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半,企业有效专利拥有量、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和申请量,大约占全国总数的1/4。

来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国家高新区是重要抓手。

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了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部署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过了十多天,更为详细的《意见》公布。围绕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大开放创新力度,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加强分类指导和组织管理几大方面,提出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立高新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产品,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建成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和一批创新型特色园区。到2035年,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济大学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军强对记者表示,去年,《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公布后,全国经开区的改革力度比较大,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括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大部制改革、人事和薪酬改革、招商体系改革等。《意见》其中一个目的也是推动高新区改革,不过高新区和经开区两者仍有一些区别。“经开区在承载经济发展、作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方面作用更大,因此会侧重提升经济活力方面,而高新区则会侧重国家创新引领和发展,以形成一批创新引领型产业为重任。”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在创新投入方面,国家高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处于较高水平。高新区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7455.7亿元,占到全国企业R&D经费支出(15233.7亿元)的48.9%,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国家高新区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GDP)比例为6.7%,是全国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2%)的3.0倍。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各类大学868所,研究院所3497家,国家高新区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368个。

还需加强哪些方面?

不管是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还是武汉东湖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研究发现,高新区都是该城市创新策源以及优势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

根据报告,从省份分布情况来看,2018年国家高新区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例高于70%的分别是北京和上海。除此之外,安徽、天津、重庆、广东4个省份国家高新区的财政科技支持占比均在20%以上。从两年变化来看,30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的国家高新区该比例出现上升。

来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

各地今年也对高新区进行了新的部署。

在7月4日举办的2020年《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高新区产业方向,2020年政策重点支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发展产业,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打造一流产业发展生态。2020年政策支持引进重点项目落地,促进初创期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对重点项目给予落户、用房、投资、人才、融资、运营等给予综合奖补。合肥高新区方面告诉第一财经,高新区今年新增签约重大项目46项,总投资额约316亿元;今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都是科创板上市企业。

上海张江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要承载区,也在继续聚焦创新策源能力建设。

上海市6月22日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张江高新区空间调整相关方案并指出,张江高新区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进行空间动态调整,有利于更好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持续发挥产业载体功能。要进一步明确定位,打造张江科学城的核心功能,在强化创新策源能力上取得更大突破。要进一步优化布局,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区域创新引领能力。

位于上海张江的上海光源

更早一些的5月18日,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发布了《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新时期再创业再出发提升创新能级的若干措施》,这是中关村科学城继2018年发布“创新发展16条”后,结合新的发展阶段实际出台的创新政策“2.0版”。 十五条措施涵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服务生态、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等重点突破方向,紧密做好“四个对接”,着力强化“四个聚焦”,加快实现“四个升级”。

任浩表示,我国的高新区,不管是上海的、长三角的还是北京深圳的,目前都把产业跟科研结合起来,并引进了一些大院大所。“不像过去纯粹引进企业,现在高新区也在引进科研机构和高校,近几年在补主体方面比较重视。”不过,任浩也表示,要形成世界有影响力的高新园区,不仅要继续补主体,还要关注这些主体之间的强关联,“例如高新区内的主体之间是否有合作,合作程度如何等”。

此外,在任浩看来,高新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外合作,“我们在强调自主创新的同时,还要尽量地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来提升国际人才交流和国际合作水平。《意见》就提到了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提出这一点是比较到位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