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腾讯拟出资1亿元支持在上海举办“银发科技伙伴计划”大赛。
从中央到高校,都在为人工智能赋能专业、产业以及两者的融合作出部署和支持。
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向“强功能”跃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获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偏基础研究的自然科学奖占比达29%,高等级获奖项目中近半数与三大产业相关
明年将和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一同启动首个人体临床试验。
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硅光作为“后摩尔时代”的颠覆性技术路线,是全球高度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战略领域。
近两年工学专业调整力度最大,新增专业1395个,撤销专业达823个。
首创发布GOI,被列入商务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最佳实践案例”
随着上海进一步推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一揽子“上海机遇”, “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融通创新通道越发通畅。
预计在“十五五”期间,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拉动下,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
我国科学家近期的一项实验,为量子计算机面世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
不管是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的创业者,还是有一定社会经验的青年创业者,对于培育孵化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也更需要“靶向”服务。
2020~2024年,中国城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由45.2万亿元增长到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上海8月4日公开《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支持跨区域、跨学科协同开展产业目标导向明确的应用基础研究。
在这次国内人形机器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亮相的背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也正迎来“技术突破加速期”与“产业落地关键期”。
发放6亿元算力券,发放3亿元模型券,发放1亿元语料券。
第一财经高级记者 关注科技创新和产业政策,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交通、食品领域。欢迎交流:jinyezi@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