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破2.2万家,上海民营企业“硬科技”实力凸显

企业R&D占全社会比重超过65%,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万家。

10-01 07:46

专精特新企业民企占九成,上海产业环境如何支持民企发展

全市2.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八成。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中,上海有19家民营企业上榜,企业数量在4个直辖市中居首。

09-30 10:53

和图灵奖得主一同开创新学派,他如何看待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

我国高端装备产品设计工作规模越来越大,对工业软件的国产化需求逐步凸显。

原来你是这样的科学家
09-29 16:24

黑洞自旋存在!天文学家关于M87黑洞有了新发现

继使用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到M87星系中的黑洞照片后,这个黑洞是否在自旋就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最核心问题。

09-28 14:04

世界前五科技集群中国有3个,全球创新指数位居12

中国的集群数量(24个)第一次超过了美国(21个),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引擎。

09-27 16:18

生物医药产业规模3300亿,浦东再发产业新政和产业空间

浦东新区计划到2025年底,招引培育行业领军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3-5家、初创企业50家

09-25 20:46

集聚1/3专精特新企业,445家产业示范基地分布在哪

工信部已分十批创建了445家产业示范基地,我国1/4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1/3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自示产业范基地,对工业经济引领带动作用突出。

09-21 20:50

不只有顶尖科学家和天才少年,上海凭“才智家底”引领产业

在人才储备方面,近三年上海地区人才保有量全国占比第一。

09-20 23:04

展出千项新品和技术 工博会为国内外制造业搭建平台

将发布近千项新产品、新技术,展会在规模、新展品等方面均创历史之最。

09-19 22:30

去年R&D经费突破3万亿!12省份超千亿,这些地方增长快

我国R&D经费从1万亿提高到2万亿元用时8年,从2万亿提高到3万亿元仅用时4年,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

09-18 21:28

中国又一射电望远镜开工,将如何帮助探月和深空探测任务?

未来中国VLBI网的6台望远镜将组成“双子网”,实现不同天区“双目标”探测。

09-16 14:38

国自然首届“青年学生项目”究竟如何评?参评本科生这样说

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现有人才资助体系基础上,设立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将资助端口前移,旨在及早选拔人才,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09-12 21:19

专访爱思唯尔CEO:正把生成式AI用到数据库帮科学家减负

AI工具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把非常复杂的科研论文总结出来,让其他领域的专家还有普罗大众都能听得懂。

09-11 18:01

我国三大科创中心下一步如何发展?浦江论坛专家给出建议

新一轮三大科创中心怎样再上一个大的台阶,再有跨越式的发展?

09-10 22:20

报告:亚洲城市正引领创新潮流,美国城市顶尖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欧美城市则在基础研究体量、质量及国际合作上都保持着持续的竞争力。

09-09 18:00

全球科学家青睐哪座城市?深圳、上海位列前五

未来5~10年将是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版图调整重构的关键时期,城市地方政府将在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发展中扮演更重要、更积极的角色。

09-09 13:57

国自然基金资助比例下降,青年人才直呼“越来越卷”

未来10年,青年基金项目申请量仍将持续增加。

08-31 22:32

多位学术大牛入选两院院士候选名单,生物学家颜宁、北斗三号总师上榜

不仅有学术大牛,也有企业界代表

08-31 14:01
06'16''

他培育的水稻品种,可节水50%减少九成碳排放

在全球气候极端天气频发和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守护近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成为多位育种科学家毕生的课题,“节水抗旱稻”培育人罗利军就是其中的一位。

原来你是这样的科学家
08-30 22:36

青年科技人才迎大礼包,支持和减负政策都有具体指标

“《若干措施》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在非科研事务中 ‘做减法’,明确提出每周8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科研学术活动等要求,针对性地解决了青年科技人才突出共性问题和诉求。”姚凯说。

08-28 13:11
  • 金叶子

    记者 关注科技创新和产业政策,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交通、食品领域。欢迎交流:jinyezi@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