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之下,各地居民的社会消费增速如何?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各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情况。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6亿元,同比下降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
数据显示,上半年,31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均出现下降。有17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江西、福建、贵州、河北、浙江、湖南、重庆、四川和甘肃增速位居前十。这其中,中西部地区共有7个,沿海3个。
其中,安徽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56.5亿元,同比下降3.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506.2亿元,下降2.3%,收窄12个百分点。二季度安徽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4.8亿元,同比增长5.1%。
疫情之后,安徽推广直播、短视频等创新零售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发展“在线经济”。1~6月份全省限上网上商品零售额309.3亿元,同比增长38.7%。
江西则延续了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去年,江西社会消费品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江西社消增速位居第二。
安徽、江西这两个中部省份位列前两名,与它们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关。以江西为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肖鹞飞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江西承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量产业转移落地,包括机电、服装等产业大量落户江西。
在榜尾端,除了疫情中心的湖北外,天津以及黑龙江、吉林等重化工业突出的省份下滑幅度也比较大。一方面,包括黑龙江、吉林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些省份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国有企业为主,近几年重化工业下行压力较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消费。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消费主要是由收入支撑,收入主要由产业支撑,东北这些年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基础工业部门尤其是能源原材料为主,产业发展不好,经济不好,所以导致老百姓的收入也受到较大影响,社会消费也就上不去了。
衣保中说,产业结构之外,经济结构上东北以国有经济为主,在国企就业占比很高。因此东北未来要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市场主体活跃度。市场活跃度提高了,收入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各省份上半年社会消费增速
释放消费潜力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推动一批知识产权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安徽落地,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和“全链条”工作机制,不断壮大知识产权强市、县域、园区队伍。
据悉,本次开工动员项目537个,总投资324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9.1亿元。30亿元以上项目13个,50亿元以上项目8个。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持续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充分发挥市场自主力量带来的生命力,都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方面。
经济学家们认为,接下来应进一步提振信心、扩大内需、深化开放、强化创新,将外部的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