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7月物价数据点评:通缩风险下降,通胀压力不大

第一财经 2020-08-11 12:11:16 听新闻

作者:应镓娴    责编:任绍敏

高基数下,未来几个月食品价格对CPI的拉动作用或将逐步减弱。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通胀数据,CPI同比回升至2.7%,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4%。

7CPI回升

7CPI环比上涨0.6%,同比回升至2.7%食品方面,消费需求回升叠加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的影响带动猪价上涨,洪涝灾害同时也导致蔬菜供给短缺带动菜价上涨,但鲜果的大量上市使得水果价格下降,7月食品CPI环比上涨2.8%。非食品方面,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均上涨,暑期出游增加则带动机票和旅游价格上涨,但服装价格有所下滑,7月非食品CPI环比持平。

7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8%,强于季节性。随着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而受多地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的影响,供给仍然偏紧,7月猪肉价格继续上涨10.3%。同样受不利天气的影响,7月鲜菜价格上涨6.3%。由于蛋鸡存栏减少,鸡蛋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上涨4.0%;鲜果大量上市,价格继续下降4.4%。

从同比来看,7月食品价格上涨13.2%,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其中畜肉类涨幅略有扩大,猪肉同比增长85.7%,涨幅比6月扩大4.1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7.9%和11.1%。鲜菜价格上涨7.9%,鲜果和鸡蛋价格分别大幅下降27.7%和16.6%。

7月非食品价格环比由降转平。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5%和2.7%;暑期出游增多,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9%和1.7%;夏装折扣力度加大,服装价格下降0.5%。

从同比来看,7月非食品价格由涨转为持平。7月非食品价格增速回落主要还是受到油价下跌影响,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5.7%和17.5%,带动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4%,医疗保健价格则上涨1.6%。

历史经验看,洪涝灾害对菜价的拉升不会持续太久。2010年、2016年、2018年都曾发生夏季洪涝灾害,这些年份灾情对鲜菜CPI环比的影响基本仅限于洪灾及之后的1~2个月。这主要是由于蔬菜的生产周期通常为2~3个月,供给缺口能够较快恢复。因而随着此次灾情的逐渐消退,加上蔬菜生产周期的到来,未来菜价变化预计将回归季节性规律,但仍需警惕台风等极端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猪肉供应趋于改善,但进入消费旺季,价格短期或延续高景气。6月开始猪肉价格环比出现明显上涨,一方面是因为供给出现短期紧缺,另一方面是需求开始逐步回升。供给方面,6月16日,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生猪复产势头较好。二季度生猪存栏和出栏的同比降幅也均显著收窄,预计猪肉供应将趋于改善。需求端看,生活消费继续恢复,加上8、9月是我国传统的肉类消费旺季,我们预计猪价将延续6月以来的高景气度。

预测8CPI回落。8月以来猪价较为平稳,蔬菜价格续升。但由于去年同期猪价大幅跳升带来的高基数,预计8月CPI同比或回落至2.3%,其中食品CPI小幅降至11.2%,非食品CPI略升至0.1%。

7月PPI继续上升

7月PPI环比上涨0.4%,同比降幅继续收窄至2.4%

从环比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同步上涨。分行业来看,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反弹影响,油气开采(12.0%)、燃料加工(3.4%)等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其他主要行业中,有色金属(3.1%)价格涨幅扩大,黑金冶炼价格上涨(1.1%),煤炭采选(0.6%)和汽车制造(0.1%)价格均由降转涨。

海外经济逐步重启,支撑未来工业品价格。一方面,海外多国逐步实施解封计划,开启复工复产,7月美、欧、日制造业PMI都明显回升,其中美欧PMI都回到荣枯线上。这也同步带动了我国出口订单的明显好转。另一方面,我国复工复产继续稳步推进,从中高频数据看,生产和需求均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国内外需求的改善,均有助于支撑工业品价格。

预测8PPI回升。8月以来国际油价继续上涨,国内煤价回落、钢价上涨,我们预计8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1%。

通缩风险下降,通胀压力不大

受供给偏紧和需求恢复的共同影响,6月以来猪价、蔬菜价格同步回升,带动CPI连续上行。但洪水灾情对食品价格影响属于短期扰动,随着供给的恢复,影响可逐步缓解。受高基数影响,未来几个月CPI同比预计将逐步回落,全年CPI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而近期PPI的变化主要受到需求影响,海外多国已从疫情防控为主导的阶段逐渐转向推进复工复产,国内外需求的同步恢复预计支撑工业品价格,PPI同比增速再度回落可能性较小。

综合来看,目前通缩风险下降,通胀压力也并不显著。但考虑到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使得各国货币明显超发,明年或将面临再通胀过程的重启。

作者单位:海通证券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