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治癌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BNCT装置有望4年内完成临床

第一财经 2020-08-14 01:15:25

作者:何乐舒    责编:胥会云

除了为癌症病人带来福音外,BNCT实验装置的成功研制亦将成为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培育产业集群的引擎。

恶性肿瘤有了一款自主研发的新治疗设备,且有望在4年内完成临床实验,走向市场。

8月13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该所东莞分部成功研制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下称BNCT)实验装置,目前已启动首轮细胞实验和小动物实验,为开展临床试验做前期技术准备。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介绍说,BNCT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全球利用该技术已治疗病人超过1400例,效果良好。

2020年3月,世界上第一台加速器BNCT设备和硼药物在日本获批,硼中子俘获疗法在世界上首次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BNCT的治疗原理是在治疗时先给病人注射一种含硼的药物,这种药物与癌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会迅速聚集于癌细胞内,相当于给癌细胞做“标记”。随后给病人进行1小时内的中子照射,整个治疗过程一般只需照射一次。照射的中子被癌细胞内的硼俘获,产生高杀伤力的α粒子和锂离子,由于α粒子和锂离子射程很短,只有约一个细胞的长度,利用该特性可“杀死”癌细胞而尽量不损伤周围细胞组织。

“对于脑胶质瘤、黑色素瘤和头颈部复发肿瘤,BNCT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可试治肝癌、肺癌、胰腺癌等脏器肿瘤。”陈和生说。

陈和生表示,普通放疗会杀伤正常细胞,副作用非常大,对免疫系统破坏严重,使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相较而言,BNCT优势明显——治疗时间短,约2~4小时,每年可治疗病人超2500例;副作用小,只“杀死”癌细胞而不损伤周围细胞组织。1~2次为一个疗程,估计患者总花费约10万多元。

根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每年国内肿瘤治疗费用超2200亿元,其中放疗市场规模由2008年的58.3亿元增至2015年的269亿元,年复合增速24.42%。

BNCT装置运作模型。

13日,8位来自放射医学、粒子加速器、中子物理与技术、硼药等领域的院士及专家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研发的加速器BNCT实验装置进行了评审,认为该装置的成功研制,是我国在癌症治疗高端医疗设备整机技术开发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整台装置为自主设计建造,我国掌握全部核心技术,这为下一步建设临床BNCT治疗装置打下了技术基础。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利用这台实验装置开展BNCT相关核心技术的实验研究,计划通过开展细胞和动物实验,更大规模地开展BNCT适应证研究,为新一代硼药的研发和动物实验提供相应的实验环境。同时,通过动物安全性验证,为后期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BNCT装置前端。

在成功研制这台BNCT实验装置的基础上,高能所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合作开展了第二台BNCT临床设备的设计和研制,有望很快进入临床试验,依规逐步开展临床治疗。陈和生说:“希望4年内可以完成临床实验,拿到医疗设备许可进入市场。”

对于未来的应用范围,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副经理傅世年表示,由于强中子源通常仅在大型科研实验室才能找到,因此几十年来BNCT发展缓慢,目前全世界基于反应堆的BNCT临床试验只有1400多例。但如果可以使用加速器来产生中子,就易于推广到医院使用。

除了为癌症病人带来福音外,BNCT实验装置的成功研制亦将成为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培育产业集群的引擎。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延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散裂中子源是由众多的高精尖设备组成的,BNCT装置则是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催生的首个产业化项目。由于加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其带动的配套产业是以高精密的加工、特种设备制造为主,由此机电行业、医疗器械制造行业都将迎来一番机遇。

“目前该设备的大部分供应厂商都来自全国各地,东莞本地的还比较少。以后一旦实现量产,供应商可能会围绕研发中心在周边区域建设起配套工厂,也会有更多厂商参与竞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这家德国呼吸机企业,在上海看到世界工厂的潜力 | 海斌访谈

“美国企业的机会来了会扑上去,中国企业更不用说了。”沈立新表示:“我们不会非常激进。”

04-13 11:19

AIGC元年到来,AI进化的“奇点”是否将至——对AIGC的突破标志及突破方向的探究与分析

在许多人眼中,AIGC的元年已经过去,随着2024年2月16日Open AI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的横空出世,2024年人类将正式进入AIGC时代。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从抢红包到拍全家福,甚至面对亲戚的“灵魂拷问”……各种过年习俗和场景在互联网科技产品的赋能下,都或多或少带有AI大模型色彩。AI正在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底层技术,迈向工具性、普适化和工业化的“大应用时代”。

02-26 10:13

国产服务机器人“卷”到海外 供应链降本如何压低价格?

以送餐、酒店机器人为代表的国产配送机器人在价格上碾压海外竞争对手,背后是来自国内供应链的支持。

02-01 12:44

车规芯片仍有部分缺芯 谁在布置新产能?

业内人士称,汽车产业往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变,芯片供应还未跟得上节奏,芯片从大规模缺芯转向结构性缺芯。

01-09 17:40

从医疗器械看进博会催化力:进口产品争相国产化,本土企业出海更有底气

中国医疗器械监管的国际话语权在逐步提升

第六届进博会
2023-11-07 21:3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