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壹快评丨区块链+公益,解决最根本的“信任”问题

第一财经 2020-09-09 11:47:46 听新闻

作者:翁一    责编:任绍敏

凭借去中心化、透明度高、信息不可篡改等特征,区块链技术天然满足公益需求。

近日,95公益周阿里巴巴发布首个公益区块链标准,这是阿里巴巴自去年95公益周论坛上正式发布“链上公益计划”之后有关区块链联姻公益的又一重大动作。

自2011年郭美美事件以来,中国公益(尤其是官方主导下的公益)饱受公众质疑与诟病,遭遇巨大的信任危机,且一直未走出困境。

中国公益不被公众认可,展现的另一个残酷现实是,其供给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公益供给端一方面数量严重不足、质量良莠不齐;另一方面许多有志于从事公益事业的机构和个人难以进入。究其根源,现行公益模式(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法解决公益的最大痛点——信任。由于信任体系付之阙如,交易成本高企,最终导致多年来公益事业裹足不前。

区块链技术因其分布式分类记账技术、记录不可更改和可跟踪性、易于建立信任机制等诸多特点,使公益携手区块链技术成为可能。

区块链技术原理天然地能够消除因机会主义导致的不确定性。

首先,数据信息完整透明,可完全验证。区块链技术中,记录数据的区块按时间顺序生成,相邻区块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相互引用生成;同时区块组合成链,实现系统内所有节点共享的交易数据。区块链技术形成存储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和无法伪造的时间戳,任何交易都有完整的证据链和可信任的追溯环节。

其次,它是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可编程。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解决共识机制,不拥有私钥而破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同时代入验证的难度较低,加密计算安全性非常高。区块链技术运用可编程原理内嵌脚本概念,实现智能可编程,对价值交换的特定限制、交易模式变动和更新等都可以编程写入区块链,形成智能合约。

公益与区块链技术天然是一对朋友,或者说,公益是区块链技术的经典应用场景,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根本的信任机制。归根结底,区块链技术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信任体系,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的公益开放平台,能够提供可时时跟踪的公益数据链,为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提供公开透明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打通了捐赠人、公益机构、第三方监管、受益人等各环节,实现善款可上链、过程可存证、信息可追溯、反馈可触达、多端可参与等全链路闭环并全部上链。

区块链技术的第三个特征是高运作效率、低运营成本。区块链技术信任机制建立在非对称密码学基础上,系统使用者不需要理解对方基本信息即可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即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交换价值的摩擦成本几乎为零,从而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保证了系统运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此特征为实现公益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提供了巨大的助益。

区块链技术的第四个特征是开源去中心的高容错分布式结构。区块链系统协议是开源、去中心化的,建立的数据库是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数据库,业务模式具有极高的包容性。数据信息的生产、记录、储存、传播都采取分布式分配给系统各个节点,避免部分节点出错导致系统崩溃,保证系统内置业务的连续性自运转。该特征大大降低了公益门槛,给有意愿从事公益事业的非机构个体提供了门径。

综上所述,凭借去中心化、透明度高、信息不可篡改等特征,区块链技术天然满足公益需求。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公益的痛点——信任问题,进而倒逼公益组织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形成规模效应。长远看,区块链技术将消弭壁垒、降低门槛,让更多机构和个人能够参与其中,真正实现透明开放、人人参与、共同监督的公益新格局。

区块链技术在公益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会引导一种社会变革,不仅囿于公益领域,还会对整个社会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变革。

公益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人类事务,它关乎金钱、时间乃至情感。因为复杂,所以人们望而却步。但是,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可以让公益变得简单,科技能够建立信任机制,解决公益公开、透明、信任及效率问题;同时,科技让人人参与公益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公益之精神所在。

(作者系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