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给各类“非接触”支付工具带来更大发展空间,这给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带来新的机遇。
9月21日,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京东数科近日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以数字人民币项目为基础,共同推动移动基础技术平台、区块链技术平台等研发建设,并结合京东集团现有场景,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行,与纸币、硬币具备同等效力的法定货币。当下,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量,法定数字货币系统也将成为促进“双循环”的重要基础设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将有利于高效满足个人、企业在数字经济条件下的需求,助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持续研发并取得多项新成果。
近日,《中国金融》刊文《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发展新机遇》称,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就开始了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201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成立,截至2020年4月,已为数字货币及其相关内容提交22件、65件、43件专利申请,涵盖数字货币发行、流通、应用的全流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已完成技术储备,具备了落地条件。
文章称,法定数字货币未来不仅能满足用户对于“非接触”支付的需求,国家信用的背书、较强的抗偷盗以及可追溯性使得它具有更强的安全性,而近乎于零的交易成本、低延时性、广应用范围也使得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更强的便捷性。此外,中国有较好的接受法定数字货币的用户基础。2019年12月末,我国网民规模达9.35亿人,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目前99.3%的网民通过手机端上网,中国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庞大的用户群体为推行法定数字货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海量的移动端应用也给法定数字货币提供了更多的下沉落地场景。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加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机构指出,央行数字人民币是纸币人民币的替代、是电子化人民币的一种,相比现金和银行卡支付更为便捷,相比第三方支付具有法币地位。
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根据该项目研究成果,各参与方将评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跨境资金调拨、国际贸易结算及外汇交易中应用的可行性。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了27个省会城市的城区总人口,有9个省会城区人口超过500万人大关,其中广州超过1000万人,为超大城市,另外8个为特大城市。
要做好带货主播并不简单,尤其是背后的供应链和智慧零售的技术、管理等都颇有讲究,要做到线上线下一盘货,打通供应链并做好价格管理,这些都是正转型智慧零售的实体业者在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