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优刻得在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披露,与生态伙伴联合推出“可视化工业云平台一站式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基于工业数据本地化部署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将企业运营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工业物联网和增强现实(AR)融入工业生产流程中,适用在机械加工、汽车及零配件、塑料制品、电子产品、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多个工业生产领域。
日前,优刻得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优刻得青浦数据中心项目(一期)、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成立于2012年3月的优刻得在2020年1月20日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A股市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
作为A股市场云计算第一股,上市后的优刻得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高度竞争的云计算市场,小体量的优刻得需要直面阿里云、腾讯云等巨头的竞争。差异化的客户定位,创新的经销模式,还需要接受市场的严峻考验。
目前,优刻得作为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种模式服务,其中公有云是核心业务。优刻得盈利主要来自于公有云产品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2019年,优刻得完成合并营业收入为15.15亿元,同比增幅为27.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119.06万元,同比降幅为72.56%;已切入互动娱乐、移动互联、企业服务、教育、零售、金融等几个细分领域,形成完整的系列产品线。
优刻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季昕华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指出,公有云具有较强的技术门槛、资金门槛和运营门槛,“在我们看来,行业的集中度并没有在在扩大,反而在降低。因为每一家企业在选供应商的时候都希望有三家或者三家以上的供应商,所以他不希望他的供应商一家独大。“
季昕华强调,“优刻得只做云计算,面向B端市场,不做具体业务;被很多公司称为中立的‘云备胎’”。
有市场观点认为,即便是疫情结束后,上云也将成为个人、企业的长期需求,云计算产业也将是长期的发展赛道。尤其是伴随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云计算将迎来新一轮成长机遇。
根据智研咨询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云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84.3亿元,同比增速将近40%。
同时,有研究机构最新预测显示,边缘计算产品和服务市场在2018年至2022年将以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的速度增长。其中,亚太区市场发展最快,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6.7%。通过财报和招股书显示,优刻得的客户分为规模以上客户和中小型客户两部分,优刻得在2020年上半年推出边缘计算节点产品,当专业的“云大脑”遇上同样强大的“边缘触手”,1+1>2的市场效果如何体现?如何在公有云领域攻下一席之地?
对此,季昕华在专访时透露三大战略布局。(更多内容请点击视频)
如何投资科创板,让懂行的人讲行业的事。第一财经推出《懂行·走进科创板》系列专题,实地走进科创板企业,对话企业掌门人、专访投行精英和资深投资人,挖掘经济新动能,激活科创引擎。
本集视频,第一财经走进科创板上市公司优刻得,对话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季昕华:聚焦旨在做“中立”公有云背后的技术底色,洞悉云服务市场尤其是公有云领域的前瞻趋势。
编导:俞磊 谢林孜 王双阳
统筹:张婧懿 杨恺宁
摄像:徐峥巍 姜一鹤
制片人:王磊 赵新艳
公告称,公司云计算业务在二季度实现高速增长,整体板块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
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计划发行本金总额约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交换债券。债券发行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投入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国际电商业务发展。
高盛给予Circle“中性”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83美元,意味着相较当前价格有大约五成的下行空间。
Circle商业模式是有盈利潜力的,且稳定币在日常金融活动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张平安强调,华为云不做机器人本体,把机器人本体交给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