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卫星遥感信贷技术破解农村贷款难题,将全面在农村金融领域商用

第一财经 2020-09-25 12:27:49

作者:段思宇    责编:于舰

卫星技术走进了田间地头。

9月25日,记者从外滩大会上获悉,卫星遥感技术将正式全面在农村金融领域商用,成为解决农户贷款难的新钥匙。

“这是近年来农村信贷在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对于解决农户贷款难的世界级难题,将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

据介绍,这一技术将从9月开始率先在全国690余个涉农县区推广使用。此前在试用期间,已经有超过5万农户使用和受益。

解决信息不对称

对于农户而言,贷款难的一大原因就在银行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情况下,银行较难知道农户有多少资产,耕地有多少产量,价值多少等。“通过人工勘查肯定不现实,农村地广人稀,人力成本巨大,平均一笔贷款仅人力勘查成本就达到几百上千元。”网商银行农村金融风险总监顾欣欣介绍说。

而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识别种植地上的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分辨出水稻、玉米、小麦、花生、烟草等多种作物的区别。“农户可以拿着手机,绕地走一圈,或是在支付宝上把自己的地在地图上圈出来,卫星就可以进行识别,目前准确率已达到93%以上。”网商银行农村金融首席算法专家王剑称,另外还可通过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农户圈出的地块是否准确。

这就意味着农户最值钱的资产——农作物的信息变得清晰可见。“有了这个关键信息,再结合气候、行业景气度等情况,通过几十个风控模型,可以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额度与合理的还款周期。”顾欣欣说。

实际上,依靠低成本、广覆盖等优势,卫星遥感技术在导航、保险理赔等领域早有运用,但是,在信贷领域,全球范围却从未有过运用,原因在于计算量巨大。如今,该技术在信贷领域的应用有望破解农村金融的一大难题。

目前,以5天为周期,网商银行将实时更新卫星影像和识别结果,监测农作物的长势,判断作物所处的育苗期、拔节期或收割期等阶段,进而分析农户插秧、打药、追肥以及收割时期的不同资金需求,以对其进行精准的风险把控。

全国1/3涉农县区首批试用

在试用期期间,已经有农户成为了这项新技术的受益者。来自江西宜春市的种粮大户刘迎锋就是其中一位。

刘迎锋种植了2000亩水稻,每年的插秧、追肥期和收割期,都需要大笔的资金。今年9月,她在手机上标注了自己的地块,几分钟后,35万元贷款就到账了。利用这笔贷款,刘迎锋解决了种子化肥的采购、雇佣工人的劳务费问题。

而这一新方式,也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传统信贷,一套手续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农作物不等时间。而卫星遥感技术能快速把资金送达农户,希望该技术能够在全市落地推广,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宜春市金融办副主任易宜斌表示。

据悉,包括宜春的涉农县区在内,全国约1/3县域(690余个涉农县区)将从9月开始,率先推广使用这一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卫星遥感的技术突破,将打开农村信贷的新空间。不仅卫星遥感,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我们相信,技术之美不在于高深,而在于温暖,我们将致力于让更多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去解决社会痛点。”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表示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