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疫情使得全球经济受到重创,其影响被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为自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国际机构普遍认为,即使在乐观情景下,全球经济也将萎缩 2.5%-6.0%;悲观情景下,全球经济降幅甚至可能高达8.8%。
那么,这场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各国又该如何自救?第一财经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Joseph Eugene Stiglitz,他表示,未来的经济将不仅仅由服务业主导,更是由知识型绿色经济,首先意识到这点的国家将率先复苏。
更多内容,点击视频一看究竟。
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和资源型城市类型是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特征指标。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标志着这一覆盖全球四分之一人口、贸易总额近7万亿元人民币的超大规模市场迈入规则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全面完成和未来的生效实施,将为区域和全球贸易注入更大确定性,有力提振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信心,为各国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债务/GDP比率超过120%,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1,外国投资者持续减持美债,中国持仓降至7650亿美元,美国财政赤字激增,国债利息支出上升,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水平,美债收益率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短期预计震荡,长期或挑战6%,极端情景下可能触发流动性危机与美元国际地位挑战,全球经济面临传导风险,中国需降低美债集中度,警惕期限错配,推动IMF扩容与多边清算系统应用,加强G20债务重组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