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进一步退两步的现代化,日本在历史分岔口走向了极端主义

第一财经 2020-10-10 09:21:56

作者:彭晓玲    责编:李刚

明治天皇前期和中期,日本整个国家是种昂扬奋进的姿态,但是到了明治晚期就变得阴沉下来,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国粹主义等思潮开始泛滥。

《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出版两年后,马国川开始写“续集”《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聚焦从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到1945年日本战败这段历史。他提到,当一个国家走到历史分叉口时,政府和政治家该选择什么路至关重要,如果一条路把无数年轻人当成炮灰,国家肯定会陷入一场巨大的灾难。

为支持战争而朗诵“爱国诗歌”的日本女青年

近代日本“进一步退两步”

第一财经:我想起《国家的歧路》前言里的一句话:“日本这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每前进一步,就要立刻再倒退一步,甚至两步,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这句话怎么理解?

马国川:是的,这是我写作时感触很深的地方。明治天皇前期和中期,日本整个国家是种昂扬奋进的姿态,但是到了明治晚期就变得阴沉下来,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国粹主义等思潮开始泛滥。

明治天皇死后的大正时期,又有点柳暗花明的味道,民主运动波澜兴起,建立议会制、现代政党制度等,尤其是1926年制定的《普选法》,让日本投票率从以前的1%左右大幅提升到20%多,极大地扩大了民主自由。平民首相原敬上台,也打破了原来的藩阀政治。对外,日本积极参加国联,是国联的四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上也呼吁以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总之,当时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大正时代的日本都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

但这个时期的历史也有B面,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虽然没有发展成主流,同样在平坦的大地上隐藏,一旦时机到来,制度上的约束没有以后,危险就会出来。果然,30年代以后的日本历史,大家就都看到了。

一个社会总会有极端思想存在,所以一个国家一定要有健全的制度,这样极端思想就不会绑架全民、绑架整个体制,这是非常重要的。

明治时期宪法就有大漏洞

第一财经:当时日本的国家制度存在哪些问题,使其容易被绑架?

马国川:大正时期日本政治滞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宪法没有及时根据现实政治、社会发展进行修改。比如说民众的权利,明治宪法里规定民众有部分权利,但仍有很多限制。到了大正时期,日本的民主已经有很多进步,这时就应该落实为宪法上的规定,对宪法进行适度调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再也无力辖制军部,军部开始凌驾于政府之上,最后控制、绑架了整个国家和社会。

所以,改革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落实为制度和宪法规定,再加上社会文化、改革氛围等不同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让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否则很容易被一阵风吹掉。事实也证明,1930年代国际气候一变,马上就影响到国内,从此日本成为一辆再也没有刹车装置的火车,一头栽到战争灾难里去了。

第一财经:日本是怎样走到整个国家被极端思想绑架的?

马国川:明治维新后期,民族主义实际上已成为很大的社会思潮。当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结合,就会成为军国主义,这在明治后期的两场战争中尤其明显。一是甲午战争打败清朝,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爆棚。当时日本社会欢喜之声、凯歌之声到处可闻,人人都非常兴奋。接着日俄战争又胜了,而且是黄种人第一次打败白种人,亚洲国家第一次打败欧洲国家,那更不得了。

总之,在明治后期,日本的民族主义思潮和国家主义开始膨胀后,极端思潮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来试图冲击原有的社会秩序。

1926年昭和天皇上台以后,很快青年将校就在私下打出“昭和维新”的口号,希望在昭和时代进行彻底改造,让日本成为一个公正、公平的国家。这个口号应该说有积极意义,但重要的是,路要怎么走、走到哪去。当时被称为“日本法西斯主义教祖”的北一辉就提出,首先让天皇亲政,把政治家都抛在一边,然后由军人治国,为此不惜发动军事政变。这些都是完全打碎原来的政治格局,是非常危险的。

可以说,日本当时这些极端思想、极端主张,已经不断地在滋生了。如果日本能够加快现代政治文明建设,加快现代政治制度推进,有可能走出一条比较好的道路,实现现代化转型,遗憾的是没有。

知识人的转向

第一财经:当时日本知识分子也陷入集体狂热,连哲学家、经济学家都出来鼓吹极端思想。这段历史读起来特别让人感慨。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马国川:其实我更喜欢用知识人这个说法。当时日本的知识人分为两类,有些是像著名诗人与谢野晶子一样主动为极端势力摇旗呐喊。更多则被整个时代的极端思想裹挟,出现知识界的大批转向。

价值观背叛主要是来自军国主义的威胁,当时媒体的遭遇最典型,早期不服从、不成为传话筒,极端势力就发动不买报运动。到了中期和后期进入战争状态的举国体制,极端势力接手日本统治经济,把一切生产资料都管制起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七七事变”和四年后的珍珠港事件,特别是珍珠港事件,对日本知识人的心理冲击特别特别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想的和大众想的完全不一样。你认为老百姓不欢迎战争,希望和平,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珍珠港事件,老百姓每次都纷纷上街集会庆祝,觉得是好事,甚至饭店还有“胜利菜单”。

知识人总觉得是为民众代言,所谓“为生民立命”,这时突然往回一看后面没人了,老百姓都到另外一边去了,他们觉得自己被民众抛弃了,就对自己的价值观怀疑起来,这当然是日本知识人的脆弱性,于是普遍出于一种现实主义考虑,开始背叛原有的价值观。

大萧条的冲击超乎后人想象

第一财经:你为什么说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的大萧条,对整个世界的冲击超乎后人的理解?

马国川:1929年大萧条到现在已经91年了,可能只有眼前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才能和它比。当时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全世界一共拿出三个解决方案,一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但起效比较慢,一直到1930年代后期甚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整个经济才调整过来。二是苏联,成效很好,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经济发展上去了,大萧条时还有些美国人移民到苏联。第三个方案就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共同选择了法西斯主义。当时北一辉等人的极端思想,其实就是日本版的法西斯主义,当国际气候、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这些东西就像《一千零一夜》中装在瓶子里的魔鬼一样马上出来,再也收不回去。对于日本来说,转折点就是“九·一八事变”。从此军部裹挟政府,政府再也没有能力来牵制、制约军部。军队控制、绑架了整个国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当时的日本虽然陷入民族主义狂热,但社会问题也很突出,大萧条对日本经济冲击非常大,出口被腰斩,城市大量失业人群,农村很多人吃不上饭,尤其是东北地区、北海道的农村,很多人把女儿都卖到城里面去了。这些现实给当时的青年将校、青年军人以巨大刺激。因为他们有姐妹或者邻居的姐妹就被卖掉了,于是对体制充满仇恨,想要重塑社会。

这就是当一个国家走到历史分叉口时,政府和政治家到底该选择什么路的问题。一条路把无数年轻人当成炮灰,国家肯定会陷入一场巨大的灾难。而另外一条路,激励所有人都去创造财富,以制度的方式有序地去解决社会不公的问题。遗憾的是当时日本的政治家也缺乏历史担当和政治道德勇气,最终导致局面彻底失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