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很多上海市民都会去超市大采购,为接下来的一周准备蔬菜、米面。不过,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的事实是:平均每名上海人每年消耗的50斤蔬菜、50斤米面、20斤水果,都是来自农业大省河南。
10月11日,在上海召开的河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览会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介绍说,豫沪合作20年来,两地在农业领域的产业互补,帮助不少河南食品企业成为双方合作活跃的“急先锋”。
过去20年,河南不少农业企业将上海视为全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河南农产品陆续进入上海市民的餐桌。2019年,河南省销往上海市的猪肉达11.58万吨,折合活猪139万头,占上海市总需求的近十分之一;禽类约61万只、禽类产品0.83万吨;米面及其加工制品约50万吨;蔬菜约40万吨;瓜果约19.5万吨。
上海市场对优质农产品也有着旺盛的需求。据介绍,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在农产品方面自给率较低——粮食、生猪自给率分别为20%、10%,蔬菜为40%,生鲜牛奶为60%。作为中原粮仓,上述产品则是河南农业的优势品类和主要输出品类。
“每个上海人平均每年要吃来自河南供应的50斤蔬菜、50斤米面和20斤水果。”申延平说,进军上海市场,实际上给河南农业提出一个新课题,那就是面对上海高端消费市场,如何提高质量、倒逼河南农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输出,“本次盛会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今年,作为豫沪合作20年节点,豫沪两地共同签署沪豫农业合作框架协议,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出席签约仪式。截至目前,本次豫沪合作共签订产销合作协议102个,签约额54.8亿元,签订项目合作协议31个,签约额128.8亿元。
来自市发改委的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人数33.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5.1%。
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得分最高城市为上海市,评级为A+。
自然资源部将指导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开展丰富的规划实践,加强自然资源领域的政策供给,以高水平规划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携手深化两地在经贸投资、港口航运、人文旅游等各领域合作交流,加强互联互通,加深彼此了解,增进民众友谊,实现更高层次互利共赢。
该基金重点支持符合市区协同主导产业项目,为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