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为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空间支撑和基础保障。
在自然资源部今天(1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表示,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着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通过7年不懈努力,完成了空间规划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
张兵介绍,《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已于2022年印发实施,对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全局安排,为支撑国家战略落实提供空间保障,具有重要历史性、标志性意义,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成果。
截至目前,自然资源部已完成全国“三区三线”划定。张兵介绍,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成果,划定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遏制城镇无序蔓延,加强城镇开发边界内部城镇空间功能结构优化,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还推进重要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张兵介绍,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京津冀、黄河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实施,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土空间规划已进入报批阶段,中部地区等区域正在加快编制。部分超大特大城市正在结合实际开展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张兵表示,自然资源部将指导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开展丰富的规划实践,加强自然资源领域的政策供给,以高水平规划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正在对现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进一步完善,形成省级整合优化成果。整合优化成果成熟一批、批复一批。
通过对矿产资源进行更细致的亚矿种划分,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定位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矿产资源。
生态修复方案要与开采方案、采矿用地安排、开采设计以及安全设施设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措施紧密衔接。
专家表示,首批公布的典型案例,表明国家将加强探矿权区块出让以保障资源供给,优化出让方式以提升配置效率,打破垄断引入多元主体,强化绿色勘查要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规范矿业权登记行为和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许可管理制度,有助于缩短矿业权获取时间,加快项目落地。减少人为干预,降低企业合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