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冠疫情影响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但线上办公、视频会议、网络授课等新兴应用需求的兴起也为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10月14日举行的第三届全球IC企业家大会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随着资金、技术、产品、人才等全方位的竞争加剧,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进入到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和变革期。
“5G、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将成为半导体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预计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一万亿美元,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张立说。
30多年来,全球半导体市场保持高速发展,市场规模从1985年的215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4123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同时,集成电路供应链国际化程度在不断地提升。
张立表示,集成电路具有显著的全球化特征。例如,集成电路相关产品的生产、贸易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个芯片从硅片、晶圆制造到最终用于整机产品,通常要经历3~4次甚至更多的跨国贸易。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轮值主席、安森美半导体总裁兼CEO Keith D.Jackson(基思·杰克逊)也认为,半导体行业依靠全球市场和全球供应链而蓬勃发展,大家需要关注开放的贸易与创新,这既是成功的基石,也是消费者继续享受科技福祉的必要前提。
“这是全球性的业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提供整个产业链,中国政府恪守承诺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政策,稳定对外贸易和投资,这是令人鼓舞、振奋人心的。这坚定了外资公司的信心。”杰克逊说。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集成电路市场,近十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10.3%。2019年,中国消费了全球约50%的集成电路产品,产业规模增长率达21.1%,高于全球同期的6.8%。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3539亿元,同比增长16.1%。
张立说,从贸易规模来看,我国集成电路贸易金额占全球贸易额的比例常年保持在25%左右,中国市场对全球供应链安全和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球集成电路企业也在共享中国市场的红利。
“全球主要的芯片设计企业在我国均有研发中心或者分公司。全球主要的代工厂、封测企业,也在我国有所布局。比如在我国前十大(芯片)制造企业中,外资企业营收占比超过2/3。 ”张立表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9月1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8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进口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高于我国外贸进口17.6个百分点。作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大国,我国半导体需求量稳步上升,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公告》提及的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归属企业、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清单。
金山区首批100套(户)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已成功转用5G轻量化通信技术作为数据传输通道。
沪硅产业并购重组获新进展,实现对二期300mm大硅片核心资产的全资控制,未来高端硅片的顺利扩产能否为沪硅产业带来可观利润?
2024年,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营收增长亮眼,近9成实现了营业收入正增长。
截至发稿,维宏股份、大富科技涨停,拓斯达涨超13%,宝馨科技、安达智能、科德数控等涨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