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格物而知新:探索非遗,大山里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第一财经 2020-10-17 23:07:47

责编:张佳平

格物寻源丨鱼丝,与你相思

今天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

去年的这个时候,第一财经《千里归途》剧组成立,跟随一群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扶贫人、老村长。我们随着碧桂园扶贫队踏上5个国家级贫困县:广东英德、甘肃东乡、湖南平江、江西兴国、陕西宁陕……

一行行交织的稻田,不断与故事相逢,走过沟壑重叠的山岭,走过沙尘漫天的黄土地。

在陕西宁陕,遇见访面对命运敲打毫不服输的养蜂达人周世红;在湖南平江,我们遇见想留住母亲思念的甜酒匠人熊湘和;在甘肃东乡,我们遇见在山沟里足不出户的东乡绣娘,还有返乡扎根创业的大学生马萧萧,她奔波在兰州和东乡两地,虽然满脸疲惫,但眼睛里充满对新生活的渴望,正如,她所帮助绣娘,眼中对面前的针线、未知世界的好奇。

《千里归途》第一季拍摄时,马箫箫向年近70的唐努给也讨教东乡刺绣的历史

千里,归途,描述的是这些城市的“逆行者”归家奋斗之路。

他们,是义无反顾返乡致富带头人、青年企业家、扶贫干部、老村长、村民……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泛起涟漪,希望和兴旺在一个个村庄生长,一些改变肉眼可见,一些影响润物无声。

消灭贫困,振兴家乡是他们共有的故事。

经过三年的探索,碧桂园通过精准扶贫已帮助超过33万建档立卡贫苦户,在基本完成全国9省14县脱贫攻坚工作后,他们对大山和贫困消灭的探索,截至目前,帮扶项目涉及16省57县。

贫困也许是可以消灭的。大山里的人们,随着产业的成熟兴旺,越来越好。今年,我们更在意这些大山里的人们,他们在文化和思想上的改变,寻找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致敬传统,保护这些古村落中无价的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项实践、表演、表演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遗,不只是一件充满历史感和年代感值得保存和继承的物件。

它是一门富有传统价值的手艺,背后是一群传承手艺的匠人和学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手艺和传统,也许会被漫天黄土掩盖和消灭,有些人选择让这门手艺越来越远,选择历史的淘汰,但也有这么一群人,想让手艺与时代距离感越来越近,在保护中得到创新。

今年,在踏上千里归途后,格物而知新,是这段故事的开端。

1

马萧萧与马俩哈麦——刺绣让我们自由

2018年,我们在甘肃东乡县城街头,遇到了刚刚回乡创业的马萧萧。

28岁的土本土刺绣工坊创始人马萧萧,是甘肃东乡县这片土地上,为数不多的大学的90后女孩。本来可以在兰州生活的她,三年前选择回乡开起了刺绣作坊,聘请当地绣娘,复兴快已作古的东乡刺绣。

通过与碧桂园碧乡合作,她带着东乡妇女接到第一笔订单。在家门口靠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

25岁的绣娘马俩哈麦,是村里第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女人。而今,她又再一次上起了课程,虽然每次走2个小时山路,从董岭乡来县城上课,中午不回去,就带点馍馍垫饥,但她很想学刺绣。

从这个东乡妇女身上,有一种不认命的气质。

马俩哈麦的愿望是过个半年一年,东乡妇女都可以做订单,就都可以挣到钱,将东乡刺绣发扬光大。摄影/张健

东乡妇女相对保守,很难见外人,更别提和外人说话了。扶贫组在走访入户时,如果男主人不在家,哪怕院门大开,女主人也不会迎出来;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女性不能上桌,只能躲在厨房或者偏房里吃饭。

这种不平等的命运,马俩哈麦抗争过。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迟迟不给她报名,等她上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是个15岁的大姑娘了,跟老师一样高。她喜欢上学,每天5点摸黑起床,需要走上5公里山路,但从来没有抱怨过。后来,看着班里比自己稚气许多的同学,“感觉自己特别大,也有点压力,不好意思”,就退了学。“我们家三个孩子,姐姐没上学,弟弟上了初中就不愿意再上了,我是想上但年龄大了。”直到现在她还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坚持下去,“大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特别是当她遇到土本土刺绣工坊创始人马萧萧,这个上了大学的90后东乡女孩,从2018年7月开始聘请当地绣娘,想要复兴东乡刺绣,通过与国强公益基金会下属社会企业碧乡农业公司合作,带动了一大批东乡妇女就业脱贫。“羡慕她可以用知识改变命运,不仅是做刺绣,更带来思想解放。能挣上钱,就有动力做下去,争一口气。”

每隔一段时间,马萧萧就会联系马俩哈麦,给她送订单过去,再由马俩哈麦联系绣娘,分配下发。这么运转3个月后,她发现这些腼腆的绣娘开始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她们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变得有能力,在女人擅长的领域中,跟男人一样有能力。

以前,马俩哈麦回娘家都得问公婆伸手要钱,每次却只给5块10块,只够车钱,多的一分没有。“现在我不跟他们要了,还能给他们一点,有零花钱给娘家人买点水果。”

现在,她终于可以自信地跟两个孩子说:想吃什么我给你们买,妈妈现在有钱。“以前他们想要的时候,我会说,娃娃别要了,妈妈没有钱,咱不买这个了。”采访中,马俩哈麦婆婆打来电话,说要买煤气灶,她应下,说发了工资就买。“不用伸手要钱的感觉挺好,绣娘们都是这种感觉。”

2019年7月,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在东乡调研时,对东乡刺绣改变当地妇女命运给予充分肯定。半年后,东乡刺绣传承人马阿西也、马麦勒则,被列入《临夏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范围。

700年的传承,让这门藏在大山里的手艺,终于进入了专业化和市场化的阶段。

看着,绣娘们倚在门前的微笑,我们难以忘怀,同喜而至。

2

张韬与张练功——扶贫人的初心

从前,我们不知道有一种职业,叫扶贫人。

什么是扶贫人?

他们会深入大山里,在贫困县协助当地机构,为贫困户和返乡青年服务的工作人员。扶贫人可以是一位老村长,可以是一位企业扎入大山的扶贫工作人员,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为大山的贫困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军在和平村帮着村民收割稻谷 摄影/任玉明

方军,是碧桂园江西兴国县扶贫项目部经理,原来就是兴国人,成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源于他对家乡的热爱。“这里有我太多的童年回忆”

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这个30岁的大男孩

三年来跑遍了兴国大家小户做工作,带着乡亲们一遍又一遍直播带货,推广着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兴国鱼丝、灰鹅、稻米。他对传统产业的坚持和守护,让更多在外打工的青年,有足够的理由和市场能力,回到家乡奋斗创业,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张练功是和平村的老干部,老党员。过去三十年,从村文书做到村主任,他对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家里几口人,有什么难处,他都热心肠地关照,村民们也都很信赖他。

2018年,碧桂园启动了老村长扶贫公益岗位计划,在兴国县寻找9位老村长,作为企业和村庄联络的重要纽带。老村长熟悉当地情况,经常带领碧桂园扶贫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到贫困户家中深度走访,还带头发展特色产业,针对各家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策略。

一年后,我们踏上千里归途,又来到了这里。

我们继续探索消灭贫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故事。同时,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格物寻源,认识大山里的传承者与创新者,致敬传统,让文化代代相传,传递希望。

举报
相关阅读

走遍全球探矿,她将非遗宫廷技艺融入现代珠宝设计

赵艺是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珠宝博主,也是将古老精湛的花丝镶嵌技艺引入现代技艺的新人。

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04-19 15:32

将放牛娃培养为传承人,四川壤塘如何成为非遗之乡

2010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嘉阳乐住仁波切创办“壤巴拉唐卡传习所”,十多年里,逐渐发展成唐卡、藏香等46个非遗技艺传习所,培养出一大批非遗传承人。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4-10 15:04

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陈吉宁调研上海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

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更好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04-08 21:27

金山农民画在悉尼展出,上海非遗架起中澳交流互鉴桥梁

4月2日,“魅力上海”系列《忆江南——上海非遗艺术展(悉尼站)》正式开幕。

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04-02 21:51

可持续价值链上的创新探索——记“100+创新联盟”正式启动

当下,ESG正在改变着商业规则、战略空间、竞争赛道,催生着商业模式转型升级。企业家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创业者们必须将此作为创业之初的入口要素来规划创业的路径。建立可持续商业思维和可持续创新能力,是帮助我们在创造企业增长与发展的价值同时,创造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基本功。

03-29 16:2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