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方政府偿还债务压力很大,但通过借新债来还旧债(下称“借新还旧”)极大地缓解了这一压力。
10月21日,财政部公布今年9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其中1~9月,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14065亿元,支付利息6401亿元。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偿债本息累计达到20466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19719亿元)。
前些年发行的短期限债券近两年密集到期,由于当时部分债券期限与项目期限不匹配,项目没有收益或收益较少,偿债资金依赖财政收入。而今年受疫情冲击及大规模减税降费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十分明显,地方偿债越来越依赖于借新还旧,官方对这一新债称之为再融资债券。
财政部在2018年首次公开了再融资债券发行情况,2018年以后正是前期债券密集到期。再融资债券筹资资金,只能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不能支付利息。
比如,辽宁省今日成功发行了约77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这笔钱用来偿还到期债券本金,这个债券于2017年发行,今年到期,资金用于公路、机场、市政建设、土地储备、保障房建设等项目。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发行再融资债券13744亿元,其中偿还到期债券本金12410亿元,这占前三季度偿债本息比重约为60.6%。这意味着地方偿债本息的六成资金来自于借新还旧。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地方财力下滑明显,而再融资债券可以有效缓解各地到期债券还本压力,防止到期债务支付风险,并优化债务期限结构,缓解基层财政收支矛盾,也有利于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为了控制债务风险,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这就包括了再融资债券规模。各省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由财政部设定限额,今年再融资债券发行限额为18358.8亿元,这意味着第四季度各地最多还有约4600亿元再融资债券发行额度。
福建、江西等省市已经完成了再融资债券发行任务。比如江西省早在8月份就完成了全年债券发行任务,是全国首个完成今年已下达新增债务限额发行工作的省份。这包括成功发行再融资债券222.54亿元,以及新增债券1870.88亿元。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 1)短期视角下,2021年经济修复利好当期信用成本,风险预期环比改善会助推估值修复; 2)中长期视角下,建议重点关注融资平台的债务质量演变,预计2021年长期债务风险步入整固后期,2022年开始轻装上阵。报告框架:资产质量的短期和中长期视角。就银行板块投资而言,资产质量从两个维度来影响板块表现:短期视角反映年度资产质量预期,影响当期股价波动;中长期视角基于信用风险周期角度,影响长期估值中枢。
监管重心——中介机构执业质量。
年初我国经济同比数据极其靓丽,但这未必代表着经济超常强劲。全球需求扩张叠加供给相对滞后,再通胀进程似未结束,美债利率或仍处上行通道。货币方面,近期我国银行间利率维持低位,与美债利率持续上行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在经济回升叠加通胀上行的情形下,未来国内利率中枢或易上难下。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
提到股神巴菲特,2008年开始的那场“十年赌局”总是令人津津乐道——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十年回报将超过对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