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揽子税费支持举措在政策设计上并非普惠性政策,而是更为精准,主要面向制造业、小微、个体户、困难行业等。
去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增,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收入大增,而这又跟消费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入库等有关。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考虑到财政可承受能力、税收公平性等,部分税费支持政策力度、范围有所调整。
中央非税收入增长主要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入库、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增加等特殊因素拉动,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后,中央非税收入增长3%左右。
为了稳经济,去年地方债发行规模保持在7万亿元以上高位,地方债余额增至3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可能突破警戒线,但地方债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财政部PPP项目中,交通运输和市政工程领域PPP项目规模仍旧最大,其余行业中规模较为领先的包括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镇综合开发、旅游等。
通过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和专项债规模,来扩大财政支出稳经济,并加大对基建、低收入居民补贴等,来提高财政资金乘数效应。
税务总局明确今年税收工作重点,这包括组织税费收入,研究完善和落实落细税费支持政策,稳步提高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服务水平等
鹤岗市预计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同期黑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滑0.7%
“在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和市场需求回升推动下,我们预计2023年新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5%至20%左右,较整体基建投资增速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将发挥较强的投资拉动作用。”王青说。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及股市投资有关个税优惠政策延续至今年底
患者救治费用补助、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疫苗和接种以及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所需支出。
广东和北京均被纳入国务院无隐性债务试点,目前两个地方均宣称去年完成化债任务,这对推进全国层面化解隐性债务有积极意义
在2023年较大的稳增长压力下,财政政策要加力,债务规模料将明显增长。但需要注意地区间债务压力存在差异,对债务压力特别大、基层“三保”出现困难的地区,中央应利用转移支付进行救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要求今年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央行一把手谈今年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思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实施,关系着宏观经济稳定和财政可持续性,受到专家热议
为了避免道德风险,真正促成地方理性举债,财政部近年来反复喊话地方,地方债中央坚持不救助,并打破金融机构的政府兜底幻觉。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为了稳经济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机构普遍预计,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规模将继续位于7万亿元以上高位。
刘昆再次提及要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足见财政部在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上的决心。
“这实际上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做法”
第一财经记者 专注财政报道,从繁琐缜密中看到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