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六部委38条新政支持民企: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混改和重组

第一财经 2020-10-23 19:59:24

作者:祝嫣然    责编:刘展超

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引入非公资本超过1.5万亿元,混改企业户数占比提高近20个百分点,超过70%。

民营企业是稳企业保就业的重中之重,国家部委层面再次发文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对外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意见》涵盖降低企业成本、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解决融资难题、巩固提升产业链水平、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潜力等九方面共38条政策,以此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民营经济对于落实“六保”、“六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央高度重视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致力于打造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鼓励民企参与混改和重组

《意见》指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合资经营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行业上下游和企业内部生产要素有效整合。

近年来,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混改,取得了积极成效。国资委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引入非公资本超过1.5万亿元,混改企业户数占比提高近20个百分点,超过70%。中央企业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入股等方式,参股民营企业超过6000户、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有力促进了国企民企协同发展。

此前的9月27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

国资改革专家、上海天强咨询管理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表示,国企民企之间兼并重组和战略性重组是未来的一种重要经济活动,是国有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这样的重组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需要提高认识,形成良性的配合,从而提高重组的质量;未来国资民资的融合程度会更深更广。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10月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资委从来没有在国企和民企的兼并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设置界限。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兼并重组,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要兼并重组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能够比较好地适度提升产业的集中度,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资委都会作相应支持。

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

《意见》还指出,加快电网企业剥离装备制造等竞争性业务,进一步放开设计施工市场,推动油气基础设施向企业公平开放。进一步放开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领域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制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铁路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铁路项目建设以及铁路客货站场经营开发、快递物流等业务经营。

祝波善认为,放宽油气基础设施的市场准入,是一个很大的改革突破,对于民营企业是个好消息,无疑能激发民营资本的投资动力。对于激发行业内经济活力,倒逼油气企业变革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促进国企提质增效应该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执行的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避免设置无形关卡。

垄断行业改革正在提速落地。去年年底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在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今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具体包括适时实施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实现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

在铁路等交通运输领域,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11个部门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同时,拓展民营企业参与领域,支持和鼓励它们参与重大铁路项目建设、铁路客货站场经营开发、移动互联网服务、快递物流等业务经营。

刘兴国认为,垄断领域的市场准入放开,并不意味着民间资本就可以无障碍地进入,实际上在技术、资本、渠道、风险等方面客观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门槛。从更好推动垄断领域改革落实的角度出发,可能需要借助组建民间资本联合投资基金,或是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联合投资基金,或是通过国有垄断企业引入民间资本实施混改的方式,来真正打开特定垄断领域对民间资本的开放之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