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何看待贸易摩擦下进口与企业研发之关系

第一财经 2020-10-25 21:53:10 听新闻

作者:莫家伟    责编:黄宾

扩大进口,特别是资本品进口,在总体上仍将有助于我国企业的研发创新。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在进口国外关键零部件和仪器设备时面临不同程度的限制。这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危中有机,可以倒逼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同时增加更多的国内采购,促进国内供应链发展。这主要考虑的是进口和企业研发之间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企业进口受阻会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现金流状况,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研发计划;同时,与研发相关的进口受阻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研发进度。这反映的是进口与企业研发的互补效果。

那么,现实中进口对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主要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贸易摩擦背景下的进口与企业研发创新的关系?

首先,基于不同国家的制造业企业生产和贸易数据,既有证据指出进口促进了企业研发,也有研究发现进口抑制了企业创新。例如,基于挪威的微观企业数据,有研究发现,挪威2002年1月实施的研发支出抵税政策不仅显著提高了参与研发的企业比例,而且相当程度提高了企业参与进口的比例。后者是未被预期的政策效果。这表明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与进口决策存在相互促进和互补的关系。此外,从产品竞争的角度,有研究基于欧洲多国数据,发现来自中国的进口促进了欧洲企业创新,欧洲多国企业的专利数和研发人员数均有显著增加。其背后是企业通过研发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升级,从而减轻来自中国进口产品的竞争。

另一方面,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有研究发现中国加入WTO带来的企业进口关税下降使得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专利数量显著下降。这是因为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和研发投资之间存在替代作用。当进口成本下降时,更多企业倾向于通过进口国外投入品来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率,而非采用相对成本较高的内部研发渠道。

其次,不同类型的进口产品可能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尝试通过将企业进口分为资本品(仪器和设备等)和中间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等),进一步探索企业进口和企业研发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我们发现企业进口资本品与企业参与研发之间存在显著的、稳定的互补效应,而进口中间品则有可能促进也有可能替代企业研发,平均而言不存在显著的交叉影响。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企业同时进口资本品和进行研发可以额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一个百分点。这种对生产率的互补效果在进口中间品中缺乏稳健的证据支持。

为什么进口资本品与企业研发之间是互补而非替代效应?一方面,相对于中间品,进口的资本品可能带来更多的学习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这是因为资本品的生产更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主研发资本品的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进口的仪器设备可用于多个生产线并促进新产品研发。

为了检验这两种可能的解释,我们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区分进口产品的来源国。我们发现进口资本品和企业研发的互补效应主要存在于来自发达国家的进口,而非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资本品进口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观测值占比大约9.5%。在这部分观测样本中并没有发现进口资本品和企业研发之间的显著互补效果。

第二,区分行业的资本密集度。我们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口资本品的研发互补效应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九倍。由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更多地使用资本品,其从进口资本品中更有可能获得额外的学习与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我们发现相对于进口中间品,进口资本品的企业更有可能进行新产品开发。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贸易摩擦背景下的进口与企业研发的关系?首先,考虑到资本品进口与企业研发的稳健的互补关系,扩大进口,特别是资本品进口,在总体上仍将有助于我国企业的研发创新。其次,鉴于中间品进口可能存在对研发的替代效果,国内制造业企业可以适当抓住机会,尝试内部研发创新,特别是研发成本较低、对进口成本敏感的中间品的自主创新。同时,国内制造业厂商,特别是中间品生产厂商,可以抓住机会提升产品质量,寻找受贸易摩擦影响的新客户。

当然,上述分析都是基于历史数据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反映最新状况,但其背后揭示的逻辑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当下情况。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助理教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