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争做长三角龙头银行,交行打造普惠旗舰

第一财经 2020-11-02 21:54:39 听新闻

作者:周艾琳    责编:石尚惠

聚焦上海主场和普惠金融两大优势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银行服务实体,从普惠金融做起,以数字普惠赋能。

作为唯一总部在上海的国有大行,交行争做长三角龙头银行,打造长三角地区优势服务和金融旗舰,聚焦上海主场和普惠金融两大优势。

在服务小微企业上,交行动足了脑筋——为了解决激励机制问题,总行今年将主要的FTP补贴给了普惠业务,提升分行支行展业积极性;就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短、频、快”的特点对症下药,集中力量打造“交银e办事”项目,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客户体验,并通过将普惠金融服务融入城市治理和居民生产生活场景,实现金融服务需求的高效精准对接;为了兼顾普惠和风控,交行近年来加速数字化普惠转型,强化专业数据分析团队建设,将数字化手段应用于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

正是因为这些努力,目前交行95%以上的网点已能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服务,普惠金融服务已线上线下全覆盖。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交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50.2%,已达成国务院提出的增速高于40%的年度目标;综合融资成本逐年持续下降,今年已下降93个基点(BP)。

顶层设计优化助业务加速“下沉”

在服务实体的要求下,交行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和激励机制,加速“下沉”到更多小微企业。

顶层设计方面,交行在董事会层面,成立了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定期审议普惠金融发展计划和推进情况;在高管层面,成立了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不同条线、层级的普惠金融业务。

在此基础上,交行不断强化总、分、辖(支)、网点、客户经理等各层面普惠业务推进责任:总行和省直分行层面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牵头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开展;辖行层面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落实专人专岗;支行层面成立小微专营团队推进专业化营销拓展;网点层面开展综合化转型提升普惠业务覆盖率;客户经理层面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打造“全行全员做普惠”模式。

交行正在持续推进的网点综合化转型,是为总行各项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的有效落地保驾护航。网点转型的核心是完善基层网点的金融服务功能,已基本实现转型网点普惠业务全覆盖,不断提高基层业务人员服务小微企业的意识和能力,为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奠定基础。

激励机制是关键点。为提升业务条线和分支行开展小微普惠业务的积极性,总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普惠业务提供了FTP补贴。

对于普惠金融业务,交行还单列信贷规模,单独安排专项业务费用资源,逐年提升普惠业务考核权重,2020年普惠金融业务考核权重提升至11%,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对未能达成普惠金融监管指标的省直分行实施降档惩罚。同时,坚持“七不准”“四公开”,严格规范企业金融服务各环节收费与管理,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能力的建设,是银行在各条线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交行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赋能客户营销、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业务全流程。

总行层面着手搭建基础能力平台,经营管理全行数据资产;分行层面则对接地方数据,丰富应用场景。以长三角区域为重点,目前已与全国多地大数据管理机构建立数据对接。

提升客户体验则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交行首先通过营销获客的数字化,扩大普惠融资服务覆盖面,让“面广量多”的小微企业能通过各类线上场景获取金融服务;更关键的是,在传统银行经营理念之外,以数字化的创新思维,合理运用各类平台数据,围绕客户、产品、流程、风控等维度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建立标准化的产品体系及业务流程,促进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的智能化和办理流程的在线化,提高企业融资到达率和客户体验,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依托,实现产品设计、平台对接、客户支撑的一体化服务。

交行已形成“标准化产品+场景引流+互联网营销”组合展业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例如,交行在疫情期间专门推出的“小微贷款直通车”产品服务包,涵盖抵押、信用等多类担保方式的贷款,包括以企业纳税数据为依托的“线上税融通”、实时自助申请免评估费的“线上抵押贷”和整合政府支持企业抗疫与复工复产政策的“抗疫担保贷”。直通车产品具有随借随还、抵押信用灵活选择等优势,而且操作便捷,企业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线上申请,申请流程不超过3分钟。

同时,为了有效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便利性,交行总行和各地分行广泛对接各线上政务服务窗口、产业园、商圈物流等各类数字化服务平台,将“小微贷款直通车”产品服务包模块嵌入各线上场景平台,让小微企业通过政务、物业的客户端全面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截至目前,交行已先后在全国工商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微信公众号、官网,以及浙江省“浙里办”、天津市“津心办”、四川省“天府通办”等近60个省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在线金融服务平台开通“小微贷款直通车”服务通道,对接各类外部场景渠道超过600个。

在优化客户体验方面,交行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打造新一代小微融资拳头产品“普惠e贷”,秉承“让数据代替老百姓跑路”的理念,打通企业开户、融资、抵押登记等多个环节,实现随时随地“一键申请”,多类增信方式灵活组合“一秒出额”,线下环节合并“一次上门”,让小微企业融资如网购般便捷。

上海为主场的普惠金融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交行争做长三角龙头银行,众多普惠金融创新实践始于上海这一主场。

为了顺应上海政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建设,交行积极对接上海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交银e办事”项目,将普惠金融服务融入生产生活场景,通过五个重点“一件事”项目的达成,有效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便利性。

作为“交银e办事”在生产领域的实践,“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一件事”通过数据对接、系统打通、场景融合,打造交行新一代小微融资拳头产品——“普惠e贷”。该款产品的一大特色在于,能为小微企业提供集“抵押+信用+保证”于一体的综合授信,并通过多维度的信息整合及交叉验证,使很多原本无法申请到信用贷款的小微企业获得信用额度。

例如一家生产电子设备配件的企业,企业主在银行人员的服务建议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扫描了普惠e贷二维码,在线完成申请后,系统直接给出了近300万元的额度,其中不仅有200多万元的抵押贷款额度,还通过信息分析提供了数十万元的信用额度,当时企业主就觉得融资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当即在线提交了贷款申请。

在生活领域,“交银e办事”重点打造“医疗付费一件事”,面向医保参保人群,提供信用额度用于门诊自费部分垫付,实现“先看病、后付费”,提升医疗效率、改善就医体验;“电子亮证一件事”将企业和个人各种电子证照引入银行业务流程;“抵押登记一件事”实现线上办理抵押登记并获取电子权证全程“不落地”;“绿能e充一件事”快速上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发放系统。

在科创金融领域,交行发挥上海主场优势,积极整合政府部门、担保机构等属地化、区域性金融资源,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类企业服务能力建设,着力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目前,上海市科委主导的“科技履约贷”产品,交行名列2019年度市场同业第一,正积极探索开展投贷联动作业模式,更好服务企业,形成全新增长点。

据悉,交行将以“交银e办事”这一创新民生服务品牌为契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再造业务流程、重构产品服务,打造出越来越多让广大市民、小微企业满意的惠民服务,并将其快速辐射至长三角,继而复制推广至全国。

未来,交行也将继续以“惠民生、济小微”为主线,充分发挥上海主场优势,以数字普惠为抓手,打造普惠金融核心竞争力,为让“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存下来、活起来贡献交行力量。

服务小微与防范风险两不误

普惠金融业务既是国家和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风险防控的难点——人均管户数量增加、客户分散、信息不对称等,风控能力将制约业务发展。

近年来,交行普惠在全行统一的授信与风险政策框架内,通过多种方式稳步探索区别于传统公司和零售业务的经营模式,稳步防范和化解普惠业务风险。截至今年三季度,交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1.4个百分点。

具体做法,首先是形成差异化的授信和风险管控机制。普惠业务有着“额小量多”的特点,仅仅把控单笔业务的准入,不足以防范集群风险,交行普惠条线以信贷投向和展业结构为抓手,对业务总量进行整体的调整和监控;其次是动态调整普惠业务政策安排。一方面,采取全方位纾困政策,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灵活调整授信准入,加大展期和续贷力度;另一方面,加强资金流向管理,调整贷后监控规则,确保贷款资金真实用于救困救急。

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也是关键。交行充分运用各类内外部大数据信息,搭建了信用风险与欺诈风险双控、数据驱动与线下核实结合的数字化风控体系。同时,加强专业数据分析团队建设,提高对普惠信息数据和规则模型的专业化管理水平。目前,总行普惠部设置了“数据分析应用”二级部,充实了人员编制。

点击此处可观看更多长江经济带专题内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