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达3万亿元。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扩大,工业互联网领域需要加强交流合作。
11月5日下午,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配套活动之一——2020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在致辞中表示,工业互联网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在进一步推进国际开放合作方面,刘烈宏提出包括加强政策交流、促进设施互通、深化技术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四个方面的倡议。
比如,促进多边、区域等层面政策和规则协调,推动共性标准制定和应用共享;开展5G网络、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对接合作与互联互通;推进共性技术研究,加强数字孪生、5G、智能传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对工业装备、工控系统、工业软件的带动提升。
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白皮书(2020年)》,预计今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3.7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将升高至3.63%,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动力。此外,工业互联网带动的总就业人数将达到2810.90万人,同比增长4.90%,新增就业131.29万人。
我国已连续三年将工业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早些时候,工业互联网和5G、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被列入新基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范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指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10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十三五”工业通信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3万亿元,多方协同联动的产业生态进一步扩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达1700家。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高质量外网延伸至全国300多个城市,连接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加速推进,各地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地与工业企业进行对接,在建项目超过了800个。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基本建成,75个二级节点上线运行,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4000万台(套),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融合应用覆盖30多个重点行业。
各地的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度驶入快车道。以上海为例,今年发布的《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 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实现从800亿提升至1500亿元,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和开放合作的高地。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知识化、质量型、数字孪生的工业转型之路,加快部署新基建,打造“双千兆第一城”,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建设,其中标识解析上海节点接入企业超1200家,标识注册量近4亿。打造了15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12万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上海将在工业互联网方面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二是持续拓展新场景,推动各类企业主体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柔性制造、云制造、C2M等新模式,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三是打造发展新空间,立足自贸新片区和长三角,以更大制度优势和集群优势,深化创新合作,不断提升城市经济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吴清说。
AI技术不但能在药物靶点筛选、适应证预测等环节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一些自动化智能设备的投入也能确保药械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百货零售企业2024年业绩出现分化,新世界、百联股份实现业绩翻倍,国芳集团业绩下滑超60%。
坚持向“数字化”借力,当好内容端的“转化器”、需求端的“传感器”、体验感的“倍增器”,加快构建与新的技术环境相适应的公共文化建设体制机制。
多家锂电企业宣布扩产,储能需求依旧持续向好;福建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DeepSeek助力数字化转型提速;养老金融相关政策将持续完善,行业布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