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中国经济论坛图文频道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技与创新 合作与共治丨中国经济论坛

第一财经 2020-11-09 08:39:30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程蕾

科技与创新 合作与共治丨中国经济论坛

摘要

本周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呈现的是“2020浦江创新论坛”的精彩内容。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姚期智、西湖大学校长 中国科协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共同探讨“科技与创新 合作与共治”。

未来,超级人工智能的发展,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从大学排名带来的争议,可以看出什么?

当今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哪些瓶颈亟待解决?

为何说当前人工智能的算法不利于商业应用?

未来3-5年,强化学习将产生哪些惊人的应用?

如何实现可控、有益的超级人工智能?

强化中国科技力量,应该从何入手?

中国科技人才结构的短板在哪?

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做哪些创新的探索?

科技合作与创新共治的根本力量源自哪里?

怎样最大限度发挥创新体系中节点的重要作用?

引领中国实现更多创新的力量是什么?

本期嘉宾主要观点:

姚期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与人眼相比,当前人工智能的算法仍然相当脆弱和不稳定,鲁棒性是当今人工智能的一个弱点

2.效率并不是评判人工智能算法的唯一重要标准

3.当前人工智能的算法缺乏可解释性,不利于商业应用

4.增加算法的可解释性是研究方向,现在算法还像个黑盒子,影响了其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5.未来3-5年,强化学习技术将产生惊人的应用

6.强化学习能结合学习的算法和对抗性的情况进行研究,是现在发展最迅速的方向

7.人工智能需要和其它深奥的技术互动来解决问题

8.多方计算能保障数据安全隐私,可在金融科技、药物开发等AI领域有效应用

9.通用的超级人工智能必须是可控和有益的

10.超级人工智能发展应具备的三个原则:利他、谦卑和尽心尽力

施一公

西湖大学校长 中国科协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1.从数字上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居世界之首,但质量仍需加强

2.中国科技投入居世界第二,但科技创新能力仍待提高

3.中国的科技人才储备丰富,但顶尖的科技人才非常匮乏

4.核心技术创新和原始科学发现出自顶尖学者,一流研究型大学决定了世界科技格局

5.从基础研究到形成强大产业的周期需要大家有耐心

6.新型研究型大学要探索的三件事:新型大学的治理制度、科技评价标准和科学家培养模式

吴曼青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

1.未来的世界将具有网罗一切、虚实融合、协同共享、时空压缩、深入智能等五大特点

2.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节点是广义的,要强调每个节点的独特价值、自主性和竞争力

3.创新体系中的节点连接可以产生能力的涌现,进而带来科技创新的不断演进

4.共同的方向、科学的路径和连接的力量是科技创新的根本

5.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可以引领中国实现更多的创新

6.科技合作与创新共治的根本力量是创新的方向、连接的力量和明晰的技术路线

敬请关注第一财经频道、香港NOW TV 11月7日22:50、11月8日8:30、11月9日16:30、11月10日0:10、11月14日8:30、11月15日22:50;东方财经浦东频道:11月12日20:00、11月15日16:30《科技与创新 合作与共治》。

制片编导:

吴 磊

许姗姗

周宝平

项目制作人:

傅 娆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