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是财政“四本账”的重要构成,占预算收支比重持续抬升、达20%左右
社会保险基金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第四本账”,在财政预算总收支中占比较高、达20%左右。2013年社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2019年总收支分别达8.3和7.5万亿元,在财政预算“四本账”中,分别占比24.2%和18.3%。其中,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是基金主体,两项合计占总收支97%以上。收入中,保险费占比72%、财政补贴占比23%,是主要收入来源;支出中,约98%用于社保待遇支出。
近年来,我国社保规模持续扩大、十年间支出规模增加了5.8倍,占财政预算比重也快速抬升。我国持续推进制度改革、扩大社保覆盖范围,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2019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7亿人。社保收支规模也相应扩张,2009-2019年,社保收入增加4.7倍、支出增加5.8倍,支出规模占预算总支出比重提高了7.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达21.1%。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社保收支平衡、地域平衡压力加大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2011年以来,我国社保负担持续上升、收支平衡压力显著增大。伴随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滑,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加速抬升,2019年已达到16.2%、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总体水平。人口结构变化映射到社保运行上,便体现为社保负担系数快速抬升、收支平衡压力加大。2019年,社保“四险”的保险费收入均已无法覆盖支出,主要依靠财政补贴来实现收支平衡。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下,人口结构、劳动力流动、地方财力等分化,加大了社保的地域平衡压力。分省来看,广东、江苏等东部、南部省份社保运行良好,黑龙江、河北等部分北方省份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地域间的社保运行差异,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同发展阶段的省份,劳动年龄人口流动、人口自然结构、财政的社保支出强度等,均明显不同,对社保运行的影响也显著分化。
为缓解社保运行压力,一般财政、国有资本等,或持续加大对社保的支持力度
政策多措并举、保障社保运行,包括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动社保制度改革、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平衡社保收支的最主要手段是财政补贴,2019年一般财政补贴社保达1.91万亿元、占一般财政总支出的8%。近年来,政策推动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等,缓解社保收支平衡和地域平衡压力。此外,我国还专门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用于未来社保支出的补充和调剂。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深,在广义财政收支统筹格局下,一般财政、国有资本或持续加大对社保的支持力度。老龄化趋势下,社保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加大。受减费降负政策引导,社保费率和征管力度难以大幅提升;平衡社保收支的主要手段,或仍以财政补贴为主。此外,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也是扩充基金储备的重要手段,未来或可进一步提高划转比例。社保对广义财政资源的占用,可能持续扩大。
(赵伟为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美国此次对WTO表示,其2024年和2025年的预算会费仍在由国务院进行审查。
2015年到2024年,中部地区增加1439万人,增幅25.7%;西部地区增加1394万人,增幅26.8%;中西部地区总体增加2833万人;东部地区减少了645万人。
自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已有约30万人从事长期护理服务工作,但仍存在服务人员技能与失能人员需求不匹配、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特朗普政府计划在2026财年将美国务院预算减半,削减超过300亿美元。
从28个省份的统计公报来看,2024年仍然有9个省份保持人口自然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