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经历长期牛市后进入调整期,市场分歧加剧,需关注海外经验中的长端利率震荡风险及市场配置行为的极端化,同时资产配置再平衡对债市的影响逐渐显现。
央行公布的2025年2月中国金融数据显示,信贷余额同比下行,社融存量同比上行,M2同比持平,显示居民和企业对负债态度谨慎,但财政政策可能成为打破预期偏弱循环的关键。
2025年财政预算旨在通过务实的收入预测、增强的支出力度和创新的机制设计,破解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并实现从投资驱动向消费引领的经济范式转换。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强调政策部署的灵活性和目标引领,同时关注扩内需、民营经济和居民资产负债表问题。
俄乌停战对欧洲经济是否意味着“和平红利”?
2024年税收增速低于名义GDP增速7.6个百分点,成为财政扩张的制约因素。
通过对等关税,特朗普将关税争端引入到财税领域。
春节错位效应将显著扰动1-3月经济数据,导致同比增速波动加剧,影响市场预期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扩内需、促消费在经济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政策工具箱包括直接财政补贴和间接优惠支持,如耐用品下乡、以旧换新、购置税减免及消费券补贴等。
年初生产表现偏弱,投资和消费呈现阶段性压力。
DeepSeek在2025年春节后成为市场重要逻辑,通过微观、中观、宏观视角分析AI应用对工作岗位、美国经济的影响,指出AI渗透率大幅提升,但对就业和经济推动效果尚不显著。
本文探讨了全球贸易失衡与美国“孪生赤字”的关联,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来理解特朗普2.0时代的贸易冲突、财政整顿、美债信用和美元汇率重估等问题。
地方“两会”普遍下调GDP和CPI增速目标,并将扩内需、提振消费作为首要经济工作任务。
商品CPI表现较弱、服务CPI与往年春节持平。
特朗普2.0关税的意图包括纠正不公平贸易、增加关税收入和用于国内政策谈判,具体措施可能涉及全球关税、特定国家关税和特定行业关税,预计将难以持续平衡贸易逆差但可快速增加关税收入。
2024年1-12月,工企营收和利润的改善主要受报表调整、低基数等短期因素驱动,而非行业普遍上扬所致。
春节假期期间,英伟达大跌拖累美股,金价再创新高,特朗普宣布对墨西哥、加拿大、中国加征关税,美欧日货币政策分化,国内春运返乡高峰提前,跨区人流好于去年同期,跨境出行火热,票房同比提升,政策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40岁以下人口是消费的主力,他们对生存和享受型需求较高,而中老年人则更偏好医疗保健消费。
政策效果加速显现推动四季度GDP增长至5.4%,但内生性压力仍持续存在。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执行所长、总量研究中心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