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一名病人体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保险理赔服务,前往医院就诊时,他发现自己还没出医院大门,理赔款已经到账了,这让他颇为惊喜,“去年还需要我在APP上提交理赔材料,这次无需材料就可以自动处理了。”
这不是个例,当前,一项全新保险理赔服务模式正在宁波试点展开,即“零感知理赔”。第一财经记者23日获悉,这是上海保险交易所(下称“上海保交所”)及其子公司中保科联整合健康保险服务平台资源、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性推出的新一代理赔服务模式,也是上海保交所的区块链服务平台——保交链在健康险领域应用的首次突破。
何为“零感知理赔”?这是指在获得客户有效授权的前提下,保险机构在客户就诊的同时能实时获取相关信息,诊疗过程即为理赔申请过程,全程用时几乎可忽略不计。
“零感知”的背后,源于区块链技术的赋能。
上海保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系统以“节点”形式接入区块链,营造一个高度安全、深度信任、即时交易的数据互通环境,在客户有效授权的前提下,“医-险”信息云交互,实时完成身份信息、就诊记录、交易信息的网络加密互信验证,实现在线数字化理赔,极大的提高理赔效率。
另一方面,客户信息及医疗记录等采用区块链加密技术进行存储和传输,信息调阅行为通过上链实现可追溯,从而确保客户信息隐私安全及信息使用的合法合规性,有效规范和监督各参与主体行为。
据悉,目前该服务项目以宁波为试点,覆盖宁波区域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而在参与险企方面,太保集团联合其子公司太保安联以及太保产险、平安人寿率先推行。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海保交所及中保科联将继续与行业机构合作,持续推进“零感知理赔”服务在其他地区的推广与落地。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金融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了稳定币的崛起。
稳定币作为一种区块链化的数字支付工具,在跨境支付和金融隐私等领域展现出与传统旅行支票相似的便利性,但其发展仍面临信用风险、监管挑战和技术脆弱性等多重考验。
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
稳定币在代币化方面有一定潜力,但其在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三大关键标准上未达要求,无法成为货币体系的支柱。
区块链展区今年首次亮相上交会,180平米的展示空间内汇聚跨境贸易、口岸服务、航运物流、公共服务等四大领域超 20 个区块链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