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

第一财经 2020-11-26 21:24:52 听新闻

作者:何帆    责编:石尚惠

在本土时代,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学会在逆境和打击下变得更加强大。

历史意义上的20世纪是在2008年正式结束的,而2020年是历史意义上的21世纪的正式开端。

咦,那从2008年到2020年,中间不是还有十多年的时间吗?这十多年又怎么算呢?

这是装睡的十年。闹钟一次次响起,就是唤不醒不想起床的人。警报一次次拉响,依然惊不醒不愿改变的人。从2018年起,凄厉高亢的警报始终没有停止,撕心裂肺、震耳欲聋。直到2020年,所有不愿自我欺骗的人才真正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

20世纪以全球化时代谢幕,21世纪以本土时代开场。

全球化的跌宕起伏,是贯穿历史意义上的20世纪的一条主线。事实的真相是,经济全球化确实能够带来社会净收益的增加,但如果这种经济成果不能相对平均地分配给社会各个阶层,就会带来更多的社会矛盾。20世纪末的经济全球化和19世纪末的经济全球化一样,走得太快了,很多没有获得收益的普通民众就会要求停车,他们要下车。如果不想办法纠正,21世纪会像19世纪一样,成为一个贫富极端悬殊的年代。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还能看到,全球化带来失衡,贸易顺差国和贸易逆差国的互相攻讦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已经够糟糕了,而我们即将面对的处境可能会比这个更糟。对外开放能够促进各国经济的交流和合作,但同样能带来更多的竞争和摩擦;对外开放能够促进各国文化的了解和沟通,但同样能带来更多的误解和猜忌。对外开放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产品,传染病的扩散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像移民的涌入、宗教的传播、恐怖分子的渗透,也会跟随对外开放而来。从2018年开始,外部摩擦愈演愈烈。

前面的路被封,后面的路被堵,你只能寻找新的路。

丢掉幻想,准备出发。

我们即将迎来的,是一个本土时代。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期待的是借船出海、跟国际惯例接轨、用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而在本土时代,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学会在逆境和打击下变得更加强大。在本土时代,必须完成五项修炼,才能升级过关。

本土时代的第一项修炼是唤醒本土力量:无论经历多大的打击,你必须先活下来。要想活下来,你唯一能够依靠的是自己原有的一切:体制、组织、人才、技术、流程、平台。当然,这些已有的要件并非是为了应对外部挑战定做的,所以,你必须学会实现“创造性的转化”,这是一种类似变形金刚的创新力。变形金刚平时是一辆汽车,危机时刻却能变成机甲战士。重大的挑战,反而有助于激发出潜在的能量。凡是杀不死我们的,都将让我们进化。

本土时代的第二项修炼是构建本土网络:构建本土网络,就是巩固自己的基本盘。在全球化时代,你只需要遵循效率至上原则就可以,只做好你擅长做的事情就可以,在本土时代,你必须改用效率和安全并重的原则。所有重要的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都需要从头再做一遍,而经历了这种洗礼,你将获得一种更为强大的整合能力。我们当然要积极参与外部的大循环,但同时也要确保内部的小循环畅通无阻。基本盘就是根据地。

本土时代的第三项修炼是加快本土创新:你要比竞争对手跑得更快。面对外部压力,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变得更为迫切。组织创新往往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听得见炮火声的前线。组织创新的动力来自于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果组织创新在短期内难以快速推进,不要着急,你要相信,技术创新的速度往往快于组织创新,而且会为组织创新争取更好的机会。加速创新的秘诀就在于,让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互相咬合、互相推动。

本土时代的第四项修炼是培育本土意识:这种本土意识,来源于一群人在共同经历下产生的共同情感。这种本土意识具有更强的感召力,它来自每个人的切身感悟,在最广泛的范围内激发出一种共鸣。这种本土意识也将更有包容性,观点的差异、情绪的分化,都无法动摇其根基,因为本土意识既不是一种观点,也不是一种情绪,而是深入人心的一种情感。这是在一个文明的成长期,在文明内部的人民心中唤起的一种自愿的归属感。这种本土意识将激发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好奇心。过去,我们曾以为一切皆有预知的标准答案,现在却认识到,我们只能自己寻找答案。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答案,那么,我们就是创造历史的一代人,我们做了前人从未做过,甚至从未想过的事情。

本土时代的第五项修炼是实现本土福祉:最大的政治是让本国的人民满意,最大的经济也是让本国的人民满意。什么是最大的政治?2017年,十九大报告里写得非常清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最新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灭贫困对中国而言并非一件难事,一个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之后,如同人造卫星成功进入发射轨道,大概率是能自然而然地变成中高收入国家的,但问题在于,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后,人们的幸福感可能并未提高,因为阻碍幸福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未得到解决。假如中国能够用十年之功,集中力量,把主要的民生难题初步化解,那民众的支持度就会前所未有地提高。为什么说,这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呢?解决民生问题,可拉动投资、刺激消费、创造就业,稳定的预期引导长期的投入,长期的投入又能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2020年,我们面临三个选择:1944年、1914年和1933年。选择1944年,就是选择重建全球经济秩序。然而,最近几年我们却看到,IMF改革进展缓慢,WTO无疾而终,G20名存实亡,因为缺乏领导力和合作意愿,国际合作已经陷入困境。选择1914年,将是人类走向毁灭。选择1933年,就是选择以退为进,在面临突然打击和持续施压的情况下,启动应急机制。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变量》作者、2020CFV联席秘书长)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