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领先性的经济修复使得我们具备了全球领先的供给优势,出口持续景气,带动了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其一,装备制造相关的电气机械、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等对钢铁、合金需求较大,带动黑金、有色产业链价格上涨;其二,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带动轮胎需求,进而带动橡胶制品及上游苯乙烯价格;其三,全球地产景气带动建材价格上涨,非金属矿物制品、PVC等价格都出现明显上涨;其四,“宅经济”加上抗疫物资需求使得塑料制品需求旺盛,化工品中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价格也出现了上探。
出口产业链哪些表现较好?
2020年中国供给填补海外供需缺口的逻辑带动出口持续景气,防疫物资、宅经济消费品和机电产品等出口增速表现较强,相应带动了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行业的营收、利润和价格修复,部分行业已领先性进入补库周期。
展望2021年,我们认为出口景气仍有延续性,上半年暂时性替代较强,下半年合作补库有积极逻辑,永久性替代贯穿全年。
2021年,预计全球温和再通胀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温和上行,利好上游采矿业的基本面改善。影响出口景气的三种机制对中游原材料均有利好,有助于基本面改善。
未来在人口质量红利、资本与科技相结合的宏观逻辑,和传统制造业升级、高技术制造业不断发展的中观逻辑的共同支撑下,我们坚定看好受益于永久性替代的出口景气对装备制造业的持续拉动。消费制造业有望阶段性受益于海外供需错配带来的出口景气,相对利好低社交属性的可选消费品,但持续性有限。
出口高景气度带动了哪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通过梳理今年出口金额同比增长较多的商品,我们发现食品、纺服、塑料橡胶、家电、家具、建材、电气机械等产品出口金额增长显著,带动了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首先,装备制造相关的电气机械、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等对钢铁、合金需求较大,带动铁矿石、各类钢材以及铜、锌、铝等有色金属的价格快速提振。
其次,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的高景气度同时也提振了轮胎需求,轮胎带动了橡胶制品涨价,并带动上游苯乙烯价格。
第三,疫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地产行业表现不俗,建筑材料相关出口订单表现良好,非金属矿物、聚氯乙烯PVC和LLLDPE价格都出现明显上涨。
第四,居家需求加上抗疫物资需求使得塑料制品需求旺盛,化工品中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价格也出现了上探。
第五,海外纺织订单转移到中国,主要体现在地毯、线绳索缆、服装等下游制成品表现较强,而上游纺织原料的出口表现较弱,因此PTA产业链相关的化工品价格尚没有明显改善,反而是服装行业的天然原材料棉花、羽绒等价格均有所提振。
风险提示
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情二次爆发;中美摩擦超预期变化)
(作者为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过去一周,多晶硅价格震荡下行,硅片价格继续下行,电池和组件价格同样呈继续下探趋势。
3月当月,进出口2280.5亿元,增长12.2%,增幅创14个月来新高。
虽然我国外贸出口和资本市场会短期承压,但鉴于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强大的产业链韧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截至4月19日,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585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第135届同期增长20.2%。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1~2月累计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年初“两新”政策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