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良好,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改善,11月低基数效应减弱,单月增速回归正常区间。制造业盈利增速进一步加快,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营业收入累计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单位成本首现下降,共同带动营业收入利润率明显改善。11月产成品存货有所增加,但周转天数环比减少,或与部分企业主动加快生产、积极备货行为有关。
国家统计局12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445.0亿元,同比增长2.4%,较1-10月环比改善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4.22万亿元,同比增长0.1%,较1-10月环比改善0.7个百分点。
盈利状况持续向好,11月低基数效应减弱,单月增速回归正常区间。
11月单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293.2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较前值回落了12.7个百分点。从利润总额来看,11月单月利润总额7293.2亿元,10月单月利润总额6429.1亿元,因此同比增速读数的大幅波动主要原因在于去年10月份较低基数的影响。从6月份开始,单月盈利增速就保持双位数增长,利润的持续增长主要源于市场供需关系的持续改善,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较前值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增长7.0%,为今年以来的最高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持续向好。
制造业盈利增速进一步加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增速有所回落。
1-11月份,制造业利润总额48995.2亿元,同比增长6.1%,较前值加快1.9个百分点,制造业盈利水平持续向好,企业经营预期也较为明朗(11月份PMI调查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1.3%,为自2015年3月份以来的高点),因此相关企业有望持续扩大投资(据估计,11月份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约为12.5%,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1-11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利润总额为5009.3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较前值回落了1.1个百分点,或与今年寒冷气候使得用电负荷增加,部分电力资源优先用于保障居民生活和关键公共设施有关,导致盈利增速有所放缓。
1-11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440.5亿元,同比下降32.8%,较前值收窄了1.7个百分点。
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部分传统行业盈利状况初现改善。
从工业大类行业来看,1-11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5个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这一数量与前月持平,并无增加。但11月新增的累计增速超过10%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11月累计增速为15.1%,较前值加快5.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累计增速10.5%,较前值加快7.7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累计增速11.9%,较前值加快3.2个百分点)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累计增速10.1%,较前值加快5.1个百分点)。
从具体行业观察,11月数据中值得注意的行业有以下三类,其一,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1-11月份累计利润同比增长11.2%,较前值进一步加快1.6个百分点,尤其是其中的电子行业和电气机械行业,在需求持续回暖带动下市场销量增加,利润分别增长15.7%和6.6%;其二,1-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0%,较前值加快3.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在11月单月利润增长43.5%,较前值加快了31.0个百分点;其三,采暖季节煤炭行业利润加速修复,近期动力煤需求增加带动价格上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单月利润同比增长9.1%。
各类型所有制企业盈利状况均持续向好,11月国有企业盈利修复最为明显。
随着助企纾困的政策持续推进,各类型所有制企业盈利状况均持续向好,1-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456.9亿元,同比下降4.9%,较前值收窄2.6个百分点,修复幅度最为明显,或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行,部分上游行业利润初现改善有关;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0.1亿元,增长2.3%,继前月增速转正后进一步向好,较前值环比增加1.9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105.2亿元,增长4.3%;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332.2亿元,增长1.8%。
营业收入累计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单位成本首现下降。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4.22万亿元,同比增长0.1%,较前值环比改善0.7个百分点,为年内首次转正。收入增长的同时,11月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也同比下降0.01元至84.08元,为年内首次下降,或与持续的降低用电、用地成本以及金融让利实体等惠企政策有关。在以上两方面改善的共同作用下,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亦有改善,1-11月份为6.10%,较前值提高了0.14个百分点。
11月单月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6%,同比提高了0.63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11月末产成品存货为4.64万亿元,同比增长7.3%,而10月末产成品存货为4.58万亿元(同比增长6.9%),11月末库存有所增加或与近期工业品价格上行有关,部分行业、企业率先进入“主动补库”阶段有关。另外,11月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8.5天,较前值减少了0.3天,表明当前产成品存货增加并非周转不畅所致,亦从侧面支持了存货增加可能与企业主动加快生产、积极备货行为有关。
(作者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今年前4个月,水泥行业出现“量减、价增、利润改善”的走势,水泥行业利润改善。
年报“难产”、审计机构反目、经营困局难解。ST恒立(000622.SZ)的退市危机正迎来“终局时刻”。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广度和不断变化的属性,(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特伦切夫警示:“在全球宏观与地缘政治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比特币的抗压能力将继续受到考验。”
对于芯片业务利润下降,三星电子表示,受到内存销售价格下降、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