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新征程:冲刺世界级城市

2020-12-29 20:54:00 听新闻

作者:王博    责编:许云峰

过去5年,成都实现了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历史性跃升。

“如果成都坚持其成长轨迹,我预计在接下来的《世界城市名册》考评中,成都的等级极有可能还会发生变化。”著名评级机构GaWC(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组)副主任本•德拉德称。

今年8月,GaWC发布《世界城市名册2020》,成都排名继2016年连升4级至Beta-,2018年再度跃升2级至Beta+(世界二线强城市)之后,较2018年名次再提升12位,位列全球第59名,成都是该榜单中上升最快的城市。

在《世界城市名册》榜单上名次的“暴力拉升”,从第三方角度直观地反映了成都在过去5年城市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成都实现了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历史性跃升。

2020年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站在了百年未有之格局变迁的重大节点上。在此背景下,成都强劲崛起的势头是否能继续保持?在新的格局下,成都的城市定位又将如何锚定?在这历史关头,成都召开为期两天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对形势和目标进行全面研判。

此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力争到2035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2050年,建成泛欧泛亚区域性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

城市能级大幅提升

12月18日,成都地铁6、8、9、17、18号线集中开通初期运营,地铁运营里程新增200多公里,达到558公里,一下跃居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从2010年开通第一条线路,成都仅用了10年时间迈入大线网运营新时代。

轨道交通里程的大幅提升显示了成都城市规模的扩张,人口和产业加快聚集;而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则显示了成都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密切,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成都双流机场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全年旅客吞吐量有可能排名全国第二。在过去10年,成都旅客吞吐量稳居全国“第四城”。2021年,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都将继上海、北京之后,成为第三个“一市两场”城市。

在两个指标背后,则是经济增长的硬实力。2015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801.2亿元,排名全国第九位;2019年,成都GDP为17012.65亿元,跃升全国第七位。成都在2016年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位于中国城镇体系的塔尖。

成都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向第一财经表示,经济总量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成都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上升,而且包括交通枢纽在内的“五中心一枢纽”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因此,成都的城市能级显著增强。

不仅如此,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表示,成都被确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之一,是继获得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后再次被赋予国家战略使命,有利于全面增强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整体抬升成都在全国战略全局中的位势能级。

因此,在这一系列指标数据和战略部署下,此次全会分析认为,“十三五”时期,成都实现了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历史性跃升。

这种城市能级提升所带来的效应也逐步显现。比如在近日举行的2020(第三届)中国信息通信大会上,有关负责人通报,2020年成都市电子信息全口径产值有望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成为成都市第一个万亿级产业。

2019年,成都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1000亿,初步形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新型显示产业产值350亿元,产能居全国第四;智能终端产业实现产值2478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约9.3%,排名全国前五,中西部城市第一。全球70%的iPad平板电脑和近20%的笔记本电脑产自成都。

目前,成都已建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66个不同产业类别的产业功能区,在这些产业功能区里,规划建设了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以科创空间为载体,推动科创资源向功能区集聚,打造发展动力源,最终将实现85%以上的产业配套在功能区内解决。今年以来,这些产业功能区吸引了全市90%以上新增引进项目,新增市场主体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

新征程新任务新机遇

2017年12月,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确立了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第一步就是到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成都从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第一步已经实现。站在了新的发展平台,开启了新征程,其增长态势能否保持,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应该如何规划?在百年变局中,又应该实施怎样的发展战略?

12月18日,成都召开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此次会议作出了“全市经济仍处于上升期”重要判断。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成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开放成为最大变量、创新成为最大动能、消费成为最大潜力。

曾明友表示,据统计,近五年成都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8~1.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保持在36%—38%左右,初步研判“十四五”时期成都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8%左右,预计到2025年实现经济总量2.6万亿~2.8万亿元,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万~14.6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不过,在此过程中,城市竞争也在加剧。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其《大国大城》中通过比较全球经验,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大城崛起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化路径选择,各个城市在产业和人口等多方面展开竞争,成都应该如何保持崛起态势?

不仅如此,全球城市格局正在变化。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表示,随着世界经济重心不断东移,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球城市网络将出现新的体系,“节点”个数有增有减,每个“节点”的重要性也会有升有降。

周振华表示,这个过程中,“区域性、专业性的节点城市会出现”,构成了未来全球城市的新特质。再加上陆权、空权的地位提升,交通方式变革带来城市区位的重大变化,内陆腹地转为开放前沿,是成都希望晋升全球城市要把握的重要机遇。

此次全会深入分析了新发展阶段成都面临的宏观环境和时代特征,认为成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迎来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这包括:“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密集部署等。

今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由中国整个国家的人口规模和空间尺度所决定的”。背靠中西部的人口规模和丰富的资源,内陆地区催生对于“经济第四极”或是“区域性中心”的强烈需求。

曾明友表示,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和全省主干城市,肩负着参与国际竞争、运筹全球要素的国家使命,肩负着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整体成势的城市责任。这既是党中央和省委交给成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提高成都战略定位和位势能级的宝贵机遇。

在这些形势和背景下,究竟要建设什么样的成都?

此次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战略支撑。

不仅如此,全会还提出力争到2035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2050年,建成泛欧泛亚区域性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

在最近的成都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上,成都确定将明年作为“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以此开局“十四五”。曾明友表示,“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提升成都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成都提出要更加突出以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创新驱动目标,加快实现以创新为主动能的内涵型增长。要更加突出体现有效投资、消费升级、开放提能的质效提升目标,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供求动态平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