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医药行业整体或存风险,自下而上仍多机会

2021-01-04 10:52:04

责编:张健

具体而言,在上半年宏观经济不确定背景下市场拥抱确定性,器械等板块新冠受益等逻辑下,医药板块的市场表现一骑绝尘,最高涨幅超66%;我们认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表现优于大市的主要原因即海外疫情持续爆发下医疗防护物资、检测诊断等医疗器械企业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行业运行回顾与展望:

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成为影响2020年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变量,医药行业年初以来累计涨幅46%。目前申万医药行业PE-TTM约44倍,仍处于过去5年的中高位水平,申万医药相对沪深300指数的溢价率约181%,已经处于过去5年的中下区间。

各细分子行业表现继续分化、高景气和相对免疫控费政策的赛道再次优于行业,充分彰显了医药行业的结构性发展特征:行业龙头年内表现较好,估值整体较高;医疗器械则集中展现了疫情受益与集采受损两大变量;相对免疫政策的消费型药械与服务继续被拥抱;相对受益产业变迁的外包行业也继续上涨;药品板块因集采下的不确定依旧平淡。

行业运行与回顾:

上游制造与下游诊疗均快速恢复。截至20年10月,国内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营收19556亿元,同比增长2.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779亿元,同比增长8.7%;截至20年7月,我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约4.9亿人次,同比下降6.8%,总出院人次约2006万人次,同比下降8.5%,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下滑幅度也逐渐缩窄。

前三季度申万医药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3752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09亿元,同比增长22%,明显优于医药制造业,主要系医疗器械带动;20年前三季度医疗器械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387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增长177%,器械板块贡献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的34%、贡献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量的120%。我们认为,市场对于21-22年行业的业绩表现或仍存一定预期差。以wind一致预期的20-22年业绩表现来看,市场对于21-22年医药行业整体的业绩预期或许较为乐观、特别是医疗器械板块的疫情控制风险、药品板块的集采风险等并未正确反映,需要重视21年的业绩预期差。

政策顶层框架已经比较成熟,游戏规则基本确定。集采背景下,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确定性和持续性的重要性凸显;医保支付谈判确定性利好创新药行业,但个股差异较大;DIP和DRGs付费改革将持续推进。

下半年投资策略:

结合行业中长期增速、短期增速以及估值,我们认为2021年医药行业整体机会或大于风险,但由于医药板块个股日益丰富,叠加医药股本身自下而上的差异化特征,投资机会仍然丰富。

建议关注方向

1)创新药械

对于Biotech企业而言,一是产品具有明显临床优势,临床优势意味着竞争格局、议价能力以及潜在更富吸引力的国际市场;二是平台具有明显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意味着未来持续竞争力的产品;三是公司具有更好地治理结构、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意味着企业具有更长期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能够在日新月异、江水奔流的行业里成为一家基业常青的药企。

对于Big Pharma企业而言,更需要看企业的管线丰富程度、销售团队与业绩确定性,但在当前的市场风格下,部分Big Pharma更多是以确定性换预期收益率。此外,我们不认为中国的Big Pharma窗口已经关闭,相反,未来的5-10年,可能是优秀Biotech通过重磅产品带来的现金流成长为Big Pharma的最关键的时期。

2)消费型药械及服务

消费型药械与服务整体依旧处于高景气周期,不同于治疗性药械,消费属性产品的市场天花板多难以准确预测。鉴于国内各消费阶层间消费能力的较大差异,我们认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行业业绩的边际变化。

3)CXO等高景气板块

与消费型药械类似,短中期仍在快速增长,但业绩边际变化的拐点很重要,其可能是全球及中国新药研发投入及外包率变化的结果,对行业景气度有着较强的预示作用。

(作者为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