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CPI连续第三年保持“2区间”,2021年物价怎么走?后市可关注一板块丨火线解读

第一财经 2021-01-11 11:56:15

作者:罗懿    责编:顾蓓蓓

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同比涨幅连续第三年保持“2区间”,完成了“全年保持在3.5%左右”的既定目标。
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

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同比涨幅连续第三年保持“2区间”,完成了“全年保持在3.5%左右”的既定目标。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12月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受特殊天气以及成本上升影响,CPI由降转涨。

华创证券分析,食品和油价强势上涨拉升新涨价因素是CPI反弹的主要动能。食品方面,一方面临近双节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12月受多次寒潮侵袭,食品供给受挫,多项食品价格上涨。12月猪肉价格反弹至45.4元/kg,月均价环比上涨9.8%,打断11月以来猪肉价格快速下跌的趋势。

对于后市,招商证券表示,今年以来,农业板块上涨非常快。生猪养殖板块非常有机会,从整体情况来看,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生猪养殖板块,如果后续的养殖企业能够跟上,会和白酒板块的格局相似。

猪肉消费旺季来临

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随着元旦春节到来,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同时饲料成本有所上升,猪肉价格由上月环比下降6.5%转为上涨6.5%,羊肉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2.6%,鸡蛋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2.9%。

而从同比看,牛肉和羊肉价格均上涨4.6%,涨幅均有扩大;猪肉价格下降1.3%,降幅收窄11.2个百分点;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11.9%、13.5%和9.2%,降幅均有收窄。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20年最后一周,猪肉已略高于上年同期,牛羊肉价格明显高于上年同期,鸡蛋、白条鸡价格则大幅低于上年同期。

招商证券农业行业组在昨日晚间策略会上表示,今年开始以来,农业板块上涨非常快,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前期整个板块的下调幅度都比较大,第二、整个市场对于猪价过于悲观。第三、一月八号生猪期货上市,价格被定到了三十块钱,在上市之后生猪期货价格出现下跌。但是市场之前普遍预期,明年九月份可能就只有二十块钱,甚至只有十几块钱之间的均价。这中间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偏差,市场对于猪价悲观预期没有扭转当前的猪价,所以生猪养殖板块出现了上涨。

对于后市,招商证券表示,生猪养殖板块非常有机会,并且现在的情况下,优秀的龙头企业仍然能够实现高市值增长。从整体情况来看,招商证券认为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生猪养殖板块,如果后续的养殖企业能够跟上,会和白酒板块的格局很像。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猪肉价格止跌回升,一方面是由于猪肉消费旺季来临,需求端有较强支撑;另一方面,尽管能繁母猪存栏连续增长,但目前的母猪存栏结构中后备三元母猪占比46%,由能繁母猪补栏到生猪补栏效率较低,供给端回暖速度略慢。

2021年物价怎么走?

据中新经纬报道,对于2021年整体物价走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分析,2021年,预计呈现先抑后扬,稳步回升走势,具体看,未来几个月物价可能由于高基数影响,CPI同比增有可能处于收缩区域,但随后逐步回升,全年物价表现温和。主要是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良好,托底内需政策效果继续释放,2021年我国内需将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加之全球疫苗接种逐步铺开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空前需求支持政策将带动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中枢小幅上台阶,国内工业品价格也将随之逐步改善,利好物价表现;但国内生猪产能稳步恢复,对猪肉价格上升抑制,疫情防控常态化与疫苗接种有个过程将继续拖慢服务价格走高。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2020年,受猪肉供给收缩的影响,猪肉及其相关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其中,猪肉、牛肉、蛋类等食品价格已经显著高于近几年的均价,价格上涨明显,尤其是猪肉价格已经超过2018年价格的一倍以上。这使得2021年大部分食品价格的上涨空间极其有限,反倒是价格下滑空间很大。

华创证券预计2021年CPI中枢在1%附近,核心CPI也将升至1%附近。节奏上,上半年CPI呈单边上行,下半年或陷入震荡,年中高点或触及1.5%左右。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则表示,今年通胀形势预计为前低后高,总体温和可控,上行动力将由食品端切换至非食品端。他预计CPI全年同比增长1.5%左右。

伍超明分析称,2021年,CPI翘尾因素约回落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猪价下行将拖累CPI下降约1.0个百分点,而2020年猪肉拉动CPI上行1.6%。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