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决跨界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长三角将共建环境基础设施

第一财经 2021-01-14 19:06:01 听新闻

作者:章轲    责编:刘展超

长三角区域将健全区域环境资源交易机制。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加快落实和完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领域全成本覆盖收费机制。

长三角区域将共推绿色低碳发展,共治跨界环境污染,共建环境基础设施,包括强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等,以解决跨界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根据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下称《规划》),近期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长三角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绿色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该《规划》14日正式公布。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规划》聚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面临的系统性、区域性、跨界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旨在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9年,长三角以不到全国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6%的人口,集中了约1/4的科研力量,产生了约1/3的有效发明专利,占据了近1/4的经济总量。

环保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76.5%;33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水质Ⅲ类及以上占82.0%;22个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良好,Ⅲ类及以上断面占72.7%;区域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能耗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在全球城市群竞争、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长三角区域也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生态环境部上述负责人介绍,长三角区域开发强度高,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地区之间生态环境差异大,解决跨界环境问题、实施生态补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机制手段还有待完善。部分城市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尚不匹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图为上海市城市景观。摄影/章轲

根据《规划》,长三角区域将共推绿色低碳发展,包括优化绿色发展格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应对气候变化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共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共治跨界环境污染,包括联合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协同推动流域水环境治理、陆海统筹实施河口海湾综合整治和提升区域土壤安全利用水平。

此外,长三角区域还将共建环境基础设施,包括强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固废危废联防联治、推进港口环境设施建设、统筹区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和共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共创生态环境协作机制,包括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完善区域法治标准体系、强化市场手段、建设区域环境科研技术平台、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共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制度创新。

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生态环境部上述负责人介绍,将统一区域生态环境执法裁量权,加大对跨区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办、起诉力度,加强排放标准、产品标准、技术要求和执法规范对接;建立健全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长三角区域建立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省(市)际间流域上下游补偿机制。

这位负责人介绍,长三角区域将健全区域环境资源交易机制。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加快落实和完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领域全成本覆盖收费机制。推动设立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产品价格补贴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研究利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协同治理等重点项目。

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也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将深化推进长三角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突出区域协同。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完善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落实好《规划》,探索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