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刘永行:百亿产业的从零到一丨中国经营者

第一财经 2021-01-18 17:01:21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程蕾

刘永行:百亿产业的从零到一丨中国经营者

本期嘉宾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行

特约评论员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 秦朔

精彩看点

看准机会先入局发展再向外延伸

刘晔:很多人说刘总是一个顺势但不逐流的人,能看清大势并顺势而为,提前做很多的布局。其实1995年东方希望正式成立,那个时候还是以饲料、以养殖为主。到2002年的时候您是非常坚定地转型进入到重工业领域,但这两边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刘永行:当时分析了世界经济的走势,我们预测中国如果改革开放持续下去,一定会对工业原材料有大量的需求,既然是大量的需求,它就有机会。

但是我四个兄弟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特长,所以他们不太赞同我们进入这样一个风险、资金需求量、不确定性都大的行业。

当时我认为,既然感觉到了就要做。所以我又提出来分了家,我自己来做。但自己做还做不动,1995年分了家之后,我做了准备,那么1999年把总部搬到上海,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一直到2002年,我们从饲料里面积累了大约24亿资金,初步有资本金了,我想无论如何一定要切入,不管什么产业,一定要先切入再说。

实际上当时我是想做什么汽车、钢铁、电力这些,最后都进不去,门槛太高,准入机会没有。那么一个小的机会,我们跟人家合资建立一个发电厂,电解铝厂,一个中小型的产业。那么既然进去了,我们就顺着这个产业,逐步逐步地把它理解透,让它逐步地发展起来,再延伸。

秦朔:我们中国是全世界造东西最多的一个国家,那既然要造东西,就需要这个能源,也需要上游的大量的原材料,所以如果能做得非常好的话,那么可能这个利润会很高。

但是正因为它的政策属性和不确定性也大,往往就是隔几年冷一冷、热一热就会有很多的政策调控,那一旦调控要压缩产能,认为你过热了,你原来有产能50万吨,比如说你不要搞那么多了,你20万吨吧,所以这个里边就是机会特别好,但是风险其实也特别大。

控制风险,锁定风险

刘晔:刘总您在决策的时候,您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您的底线是什么?

刘永行:就是说你要确定一个底线,那个底线是如果碰触了底线,你还能生存。我们刚开始进入这个重化工的时候,我们进行包头这个项目大约投入了150亿,但是我们做了六七年的准备,同时我们预设了八个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根本不考虑它,最差的状态也不要碰及,那就要模拟这个场景。当然,我们这样做是比较保守的,现在很多产业投资跟我们不一样了,我们是全部用自身资金滚动发展的,我们的银行有息负债率只有20%

秦朔:这作为一个重化企业是极低的了。

刘永行:非常低。我们自觉地控制风险,把风险锁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且我们做了十多个产业,这十多个产业难度更大,因为每个产业你都不熟悉,所以我们每进入一个产业的时候,我们都预设了大约20亿的这个入门费,就是预计我调到良好状态,我们要多花20亿,或者这个20亿没有盈利,或者是损失,你都把这个风险全部把它锁定了,那么好,你进去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多予少取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

刘晔:刘总提出个概念叫“六谷丰登”,请刘总简单地给我们讲讲这个模式。

刘永行:我们单纯一个产业的话,你产生的产品,会有废品、废液,最终会是社会的包袱。同时,你生产一个产品,要包装、要运输、要做市场,它又是一个浪费。

我们当初在进入重化工的时候,我们想如果说我们不是做一个产业,而是做几个产业,甚至是几十个工厂,可以让上个工厂产生的废料变成下一个工厂的原料,让上个工厂废的能源变成下一个工厂的能源,后来我们就把它用个简单的词,把它定义为“六谷丰登”。

比如说我们的煤谷,我们在全世界最大的煤炭集散地挖煤,这个煤一半拿来发电,用它来做电解铝,铝加工。

铝合金就需要硅,沙漠里面有大量的硅,又有煤,又有电,所以我们建了25万吨的金属硅厂,把这个金属硅用电来炼成多晶硅,帮助我们的下游用这个多晶硅来生产光伏。

但是我刚才说了,我们还有一半的电怎么办?还有一半的发过电的蒸汽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们把它做成煤化工,用它来代替石油产品,最近正在报批,所以这样就五谷:煤谷、电谷、铝谷、硅谷、化工谷。

最后我们还想做第六谷:生物谷,把我们的本身的农业养殖业,养猪、养鸡连起来,我们发过电之后有大量的41度的废水,我们每年要投资几十亿,把这个废水蒸发掉。但是如果我们发展养殖业,就正好把这个废水拿去做养殖业的取暖,那么不是一举两得了?但是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还要审批,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做第五谷。

刘晔:像这样的模式,在世界其他的地方有吗?

秦朔:“尽量一个产业的终端是下一个产业的开端,尽可能地循环利用”这个思维一直是有的,比如说像巴斯夫在德国的那个最大的基地,现在在我们茂名、湛江那些地方也准备用这种模式。

但是像刘总这样,跑到一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新疆,然后竟然已经做出来了这样的一个眉目。而且我去里面看过,他把废水尽可能地回水利用,都做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还有里面的那种煤渣,就是各种各样的废渣,也都把它利用起来做成砖,去盖房子跟铺路。

刘晔:尤其是在那样的大漠上,看到露天的煤矿,看到那么长的皮带运输,野生动物从下面穿过,那个场景确实令人非常的惊叹。

聚沙成塔用小数据将决策落到实处

刘晔:这两年大家一直在谈大数据,但是刘总一直在说我们要做小数据,怎么理解这个小数据?

刘永行:大数据是很多数据的集成,帮助我们做决策,帮助我们找到了一些发展的方向,它是非常好的。但不是每个人都非要执着这个大数据。

相反的是,我们每一个企业接触到的往往是一个劳动力产生多少价值,一元钱产生多少价值,流动资金流动时间是三天还是两天,库存多一个小时还是少一个小时;接触到的是一度电、一滴水这些小数据。

当制定了正确的措施的时候,如何验证有没有将措施落实到位,就是要看你的这些小数据是不是足够好,如果没有做好,那么就努力去争取把它做到世界第一,行业第一。

比如说一度电是两公斤水还是两百克水,那是一克一克地去研究怎么来降低。你发电是多少克煤,这个煤是一克一克地想办法去降低,这样才做到像总书记说的,用最少的社会资源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是我们的企业家可以在里面有所作为的。

秦朔:你刚刚听他讲的一些投资都是几百亿的去想,但这些地方可能就是一分钱、两分钱的去想。当然可能那个几百亿就是这样一分钱、两分钱的去不断地累积,把效率做到了极致,那最后就是水到渠成。但如果你整天都是讲大的,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家特别喜欢讲大的图景,讲得都很大,但是你到那个企业里一去看,从小的细的地方去看,很多问题,那这种企业往往风险很大。

相信向上生长的力量

刘晔:希望两位给我们展望一下2021年的发展趋势。

刘永行:我始终是个乐天派,我们2020年中国过得不容易,但是你看下半年出口爆满,这个集装箱都涨三倍的价才能运得出去,全世界都在等中国的商品。那么由于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全国人民都在做正确的事情,所以2021年的话是我们的国运年。

秦朔:我觉得其实我们也还是有不少的挑战,比如说老龄化的问题。但是我同意刘总说的,我们的国运的的确确是在这里的。

我也举一个例子,2020年这么困难,外部不确定性这么大的情况下,中国的个体工商户的注册人数到11月底的时候已经突破了9000万,就是一年时间里个体工商户增长了9.2%,是所有经济主体类型里面增长的最多的。

那另外就是中国的这个企业数字,2019年的时候每1000个中国人,大概有27.6户企业。但是到了2020年结束的时候,每1000个中国人有30户的企业。就是说我们的民族性里面有一种基因: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自己给自己造饭碗。

尽管我们社会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向下沉沦的东西,但是你向上生长的这个力量还是要大大地多于向下沉沦的力量。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呢,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去前进,我们在全世界的相对的这个占比,一定也是会越来越高。

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出品

编导 陈坦儿

责编 仇耀耀

制片人 蔡如一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