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席对策丨沈明高:打破刚兑才能真正提质增效

第一财经 2021-01-24 10:53:26

作者:梁相宜    责编:罗懿

如何理解“通胀只会缺席不会迟到”?全球通胀将对中国有多大影响?宏观政策如何演绎?双循环背景下,如何通过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和打破刚性兑付,做到真正的提质增效?双循环将怎样影响资本市场?
沈明高:打破刚兑才能真正提质增效|首席对策

2020年亮点频现的中国经济,以2.3%的全年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GDP总量也实现了百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这一增速高出了国际上很多机构的预测。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稳步提升。消费仍然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尤其是民间投资的转正代表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预期在提升。不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为2.1%,慢于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反映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源主要还集中在投资领域和企业部门,而非受疫情冲击更大、影响更持续的消费领域和居民部门;由于全球发达经济体的量宽操作,输入性通胀可能性增强,央行也曾表示未来国内将保持温和通胀的态势,老百姓的钱如何跑赢通胀?而在抗击疫情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在保民生、保经济增长、保供应链安全等方面平衡支出,同时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也进一步考验政府的理财能力。双循环背景下,一些依旧潜在的问题和即将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在2021年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如何理解“通胀只会缺席不会迟到”?全球通胀将对中国有多大影响?宏观政策如何演绎?双循环背景下,如何通过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和打破刚性兑付,做到真正的提质增效?双循环将怎样影响资本市场?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沈明高的主要观点:全球大幅量宽导致通胀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相对的边际收紧,有利于维持中美利差,从而保持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财政政策还有空间,重点是从风险定价、国企改革和补消费短板等多方面提高支出效率;双循环的背景下,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和打破刚性兑付,才能做到真正的提质增效,打破刚性兑付使风险与收益真正对等,将令市场投资标的定位更明确,也是金融市场根本的结构性变化;2021年全年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第一财经:感谢接受《首席对策》的专访,最近对于通胀通缩的讨论比较多,很多人都担心未来有通缩的风险,但是您认为通胀只会缺席不会迟到,这个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全球大幅量宽导致通胀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沈明高:为什么说只是迟到而不是缺席呢?这里有一个时间的问题。从稍长的时间,比如说3年5年的角度来看,通胀还是会起来,因为全球现在量宽是没有节制的,很多人觉得量宽可以退出,实际上这是非常难的,主要是因为用印钱、量宽方式来解决问题,太轻松了。量宽的天敌是通胀,换句话说,只要通胀不起来,会一直做,直到通胀为止。所以说走上这条不归路之后,通胀只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当通胀来的时候就不是选择的问题,都是被动的。比如说能源价格或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中下游的企业怎么活呢?如果恶性通胀或者高通胀到来的话,不光是企业倒闭的问题,有一些国家都可能破产,主要表现为本币的大幅贬值,甚至不排除一些发达国家沦为发展中国家,一种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本币的贬值,国与国之间最后的差异就在于汇率的变化。

第一财经:我们现在利率和货币发行的墙筑得相对来说高一点,接下来如果全球通胀发生了,会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相对的边际收紧 有利于维持中美利差

沈明高:现在看2020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我们是相对比较节制的,基本上没有扩张很多,美联储扩张最多,然后日本和欧洲继续搞,它的经济已经不增长了,但是它还是继续大规模的量宽。如果说全球通胀到来,我觉得对中国来讲会好一点,如果我们的货币政策相对保持一个正常化的进程,通胀压力也会小于发达国家。所以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讲,我的建议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保持我们的货币政策边际上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偏紧,这样中美的利差就能够维持,人民币就可以保持相对强势,人民币资产就有吸引力。

第一财经:边际上相对偏紧,今年怎么来演绎这个过程?

沈明高: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按兵不动,也不要去主动收紧,因为人家在宽松我们没有宽松,那我们就已经边际上收紧了。

第一财经:基本上全球的货币政策可用的空间已经开始减小,财政政策接下来怎么进行?

财政政策还有空间 重点是提高支出效率

沈明高:我一直觉得我们的财政政策的空间是最大的。第一,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财政赤字率还是比较低,在3%左右。第二,我们的中央政府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这一部分的国有资产实际上相当于起到了准财政的作用,可以把这些空间优势发挥出来。所以如果未来通胀真的要起来的话,我们一定要通过中央政府的资产跟地方政府的资产做一个置换。从短期来看,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提高效率。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投资效率相对高,形成了一批有产出、有回报的资产。有些地方政府的投资效率比较低,土地财政的收入花完了,但是没有形成有效的资产,后续的增长动力自然就不足了。所以我觉得要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提高效率一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第一财经:给我们来具体展开一下,可能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可以落实提高效率?

从风险定价、国企改革和补消费短板等多方面提高支出效率

沈明高:比如说提高要素市场化的程度,提高要素市场流动的效率。实际上这里面的要素除了劳动力是相对自由流动之外,关键的要素实际上是另外两个,一个就是资本,我觉得关键的问题是风险定价。我们现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那就是要让市场在风险定价方面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对风险定价准确之后,市场的资源自然就会向正确的方向来配置,有些投资者风险偏好高的,我就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有些风险偏好低的,就反过来,所以说这里面都有一些核心关键的点需要解决。第二个方向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化,怎么样预算软约束等等这些问题。还有第三个,我认为还是要补消费的短板,一方面效率提高,一方面又有增长的增量,这样我们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增长速度,这样量和质才可能兼得。

第一财经:双循环的背景下,您认为现在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和打破刚性兑付,才能做到真正的提质增效。

打破刚性兑付使风险与收益真正对等

沈明高:我认为双循环确实是在我们的宏观变局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应对战略,方向非常正确,但是操作起来不容易。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本身就是我们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实际上它是一个风险定价的过程。对银行来讲,贷款只能贷给那些相对比较安全的企业。我们目前在创新的情况下,创新企业的风险是很大的,它又没有可抵押的资产,所以需要寻找一个或者说要有一个风险和回报相对应的产品,这个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所以它实际上是属于直接融资。其中一大块是债,一大块是股票,当然还有其它一些结构化的产品。要提高它们的比重,关键的问题就是风险定价,就相当于说发一个股票或一个债,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当然希望有一个更高的回报。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把风险定价的层次分得越清晰越好,首先把它分开,然后再定价,所以说信用评级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怎么样才能风险定价?风险定价就要打破刚性兑付比较高的收益率,如果低的收益率就不需要刚性兑付了,反而是有风险的资产回报比较偏低。因为一个社会的风险总体回报水平是给定的,那么无风险提高了,高风险的回报就降下来了。这个就恰恰对银行是有帮助的,因为银行是相对来讲风险比较低,而对直接融资、对资本市场来讲是不利的。如果打破了刚性兑付,它的结果是无风险的收益率下降。所以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是下降的,投资者自然会找银行之外的投资产品,因为它的风险跟收益是对等的,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风险溢价。

第一财经:打破刚性兑付,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会不会又诞生出来一波可能,过了两轮就跑路或者死掉的企业?

打破刚兑是金融市场根本的结构性变化

沈明高:对,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风险定价能力的问题,所以实际上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英文叫Mispricing,就是错误定价,你以为的低风险实际上是高风险。如果当你把信息透明、评级征信效率提高的时候,这两个之间相对应的可能性就很大。举个例子,在国外投资级的债券违约的概率接近于0,否则怎么能叫投资级呢?当投资级的债出现违约的时候,大家对整个评级体系的信仰就崩塌了。所以说这是为什么双循环特别是内循环里,如果真正形成一个新格局的话,它会带来一系列的根本性变化。

第一财经:所以这对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

打破刚兑将令市场投资标的定位更明确

沈明高:对资本市场来讲意味着机会,价值投资只是一种。如果未来的风险定价是合理的话,有些就专门做高风险的投资。举个例子,像美国有很多投资者专门做垃圾债的投资,风险的投资在一个合理定价的市场里面,风险的高低对投资者来讲无所谓好和坏,他关心的问题是冒这样的风险能不能带来回报,如果这个关系成立就没问题。如果这个关系不成立,买什么实际上都可能有风险。我本来买个投资级的,冒了投机级的风险,回报是投资级的,风险是投机级的,这种错配导实际上是更严重的。换句话说,在风险定价合理的情况下,对这样的担心反而可以更小。

第一财经:请给我们展望一下2021年全球的经济形势。

2021年呈前高后低走势

沈明高:现在市场总体比较乐观,我的看法是:202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走向的确定性比较高,下半年开始宏观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比较高。因为今年上半年疫苗普及之后,经济可能会逐步的恢复。然后包括我们中国在内,我们的货币政策存在着放松的可能性。所以说今年从全球增长的角度来讲,一种看法是前高后低,现在基本上是共识了。我说的是确定性,投资者喜欢确定性,不喜欢不确定性,所以上半年复苏的确定性高于下半年,这是为什么大家现在也看到投资者短期的情绪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到了下半年,除非有人告诉我刺激能够解决问题,如果刺激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全球经济放慢或者复苏乏力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又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如何研判中东局势升级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不确定性”、“风险”都已成高频词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过度自满,风险“成瘾”时期的全球市场,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一降再降之际,又遇到了中东局势再次升级。

04-15 16:04

中东冲突升级 或令全球通胀进一步上涨丨从华尔街到陆家嘴

04-15 12:57

沈建光:全球通胀或继续降温,但难回到2%目标水平内

美国方面,核心通胀仍处高位,货币政策放松可能不会太快。

02-29 11:19

严监管下城投债受热捧,刚兑信仰仍难打破|财税益侃

无论是从市场规律还是政策目标来看,中长期城投刚兑势必会被打破,一些失去偿债能力的城投公司会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

02-22 20:34

畅通民企直接融资渠道

不管涉及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监管机构都应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监管目标。这不仅意味着要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正确的融资观念,还要明确并优化直接融资的监管政策。应对资本实施有限制但灵活的监管体制,确保资本进入民营经济是有序的、合法的。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联动性,构建数字智能金融监管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预测和控制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这一做法不仅能有效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还能为民营经济提供一个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经营环境。

2023-12-10 22:0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