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股影响,11月5日开盘后,日韩股市也出现回落。美股AI泡沫恐慌是否已经正式开始蔓延?科技股走势未来如何?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 、香港城市大学特邀教授夏春。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下行,符合季节性规律,但仍需继续提振消费,扩大投资,以促进供需平衡,从而使制造业PMI重回荣枯分界线上。
三大重点行业景气度都保持在扩张的区间,说明高技术产业在高于经济平均增长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
复盘十一五到十四五规划,我们能够更加清晰获知中国是怎样从过去二十年的机遇和风险中走过来。从未来五年宏观环境的变化,到中国发展重点的变迁,再到未来中国政策取向的变化,以及重点行业政策的演绎、重点领域的改革方向,“十五五”已经开始变得逐渐清晰。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认为,随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的改善,房地产一定会筑底企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从投资于物到投资于人是大转型,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目的是“人”,民生为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系统工程,不仅要统一规则,还要改变对干部招商引资的考核要求。
“十四五”的五年不容易,不确定性较多。“十五五” 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但中国已具备塑造自身国际环境的能力。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有哪些关键工作要做?如何理解在“十五五”时期要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十五五”规划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在具体政策设计上,如何避免“内卷”,真正催生多元化的增量经济赛道?如何理解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第一财经对话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路线一直以实体经济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为主,一个国家的创新,最终还是要反映到制造业里面,发展制造业绝不能放弃,也不能动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高质量发展契合了我国经济转型特征,尤其是科技创新方面或将有更突出进展,从而使我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之中处于领头羊地位。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表示,从细分数据看,虽然9月消费整体有回落,但非国补类消费品类的数据有所回升,并高于1-9月平均增速,显示居民自发消费能力有所回升,整体消费有望进一步企稳。
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欧亚集团中国区总监王丹认为,在外部不确定性尤其美国关税压力的背景下,三季度出口仍然强劲并支撑经济增长,显示中国在供应链上的优势仍是不可替代的。
在金价隔夜强势升破4300美元大关后,黄金无疑再度书写了一个新的纪录:成为首个总市值迈过30万亿美元大关的全球资产。而如此狂飙高涨的黄金价格,到底预示着什么?《首席对策》就黄金极度超买的相关问题,专访莲华资管管理合伙人、CIO洪灏。
10月13日,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CEO)比约恩·古尔登(Bjoern Gulden)以正式会员的身份,参加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这是他上任三年来的第四次访华,第一财经电视也在三年内连续专访这位非常重视上海和中国市场的全球CEO。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 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翘尾影响所致。但环比涨幅有所扩大,主要由于国际金价加速上涨以及促消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他预计,10月CPI有较大的转正可能性。
美国高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及我国出口的影响有可能在四季度进一步体现,加之上年同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带来高基数效应,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带动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跟进下调。
虽然央行行长潘功胜强调发布会是长期视角的回顾和总结,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但在货币政策未来“以我为主”以及“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量增质提”的基调上,透视过去取得的成绩,更加着眼于金融市场的长远稳健发展,从长期来看,这对市场生态的优化和稳定更具积极意义。本期《首席对策》我们邀请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一起快速解读。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呼吁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其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如果美国最高法院同意受理此案,可能会就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央银行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美国行政部门,作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而从现在到明年5月以及之后,全球市场会经历什么?
淡水泉(香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美联储降息大门打开一半,但真正踹开门要等到明年5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结束任期之后,而市场已经开始对此做出反应。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