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朝着建立一个没有美国的世贸组织前进。如果世界贸易整体是稳定的,那特朗普成不了大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新订单指数以及生产指数的回升表明需求进一步旺盛,而提振需求带动消费效果明显,未来制造业PMI有望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
服务贸易的开放可能成为海南的潜在优势,成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支点和新高地。
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科技引领经济的新阶段,0-1的自主创新非常重要。
北京到博鳌2800公里的距离,24小时,记者怎么度过?一起来看看。
渣打银行大中华和北亚区首席经济师丁爽认为,今天发布的数据整体好于预期,尤其是工业数据和服务生产指数,能够反映目前整体经济的走势。
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被排在第一条位置,显示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的重要性,而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是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最重要的一个手段。
吸引更多外国游客落地上海,不仅仅是增加消费,更重要的是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同时上海还有很多制度开放的空间,进一步激发消费增长潜力。
“免签政策”不仅能扩大消费,还会为上海的服务业提升提供强大动力。
在推动包括服务消费在内的短期支持同时,也要坚持中长线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夯实,从而进一步释放未来长治久安的消费潜力。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两会出台的政策符合预期,尤其是扩大内需方面,给市场一颗定心丸。而消费的支持政策可以不仅限于“看得见”的消费,包括娱乐、出行在内的服务业消费,也值得刺激值得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货币政策方面,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物价涨幅目标设定在2%引起广泛关注。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重点工作第一位,基于哪些考虑?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具体投向和预期效果如何?稳定楼市股市首次写到了总要求中,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如何解决优质供给不足的问题?“适时降准降息”,预计今年降准降息的节奏和力度如何?把物价涨幅目标由3%调整到2%,有何考虑?“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体会涉及哪些领域?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今年大概有1个百分点降准 0.6-0.7个百分点降息,可能采取小步多次节奏。
财政政策的基调延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较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政策基调更加积极,体现在力度更大、节奏更快、方式更多、结构更优、与市场的沟通更顺、政策间的协同性更高,将发展置于更高的位置。
不是居民没有需求,是缺乏高质量的供给与居民的需求去匹配,哪吒2和DeepSeek们,通过高质量的供给,改写了中国经济叙事逻辑。
《政府工作报告》中蕴含着不少预留空间的细节,比如说今年赤字率调整为4%左右,不同于以往的确定数据,为应对不确定性,4%以上的赤字率也不是不可能。
“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是一个亮眼的提法,叠加其他宏观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会起到“1+1〉2”的效果。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展望2025年,虽然全球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我国为应对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债务风险、外部环境变动等挑战,已进行了针对性部署。同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也提升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人工智能有力提振了中国科技股基本面,带来了价值重估的机会。
由于近期新技术的突破,未来政策方面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着墨,也让外界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