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今天下午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海市市长龚正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
有媒体提问,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如何继续推动浦东实现更高质量的开放和发展?
龚正表示,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就,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也诞生了多个全国第一,比如第一家保税区、第一家金融贸易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等。浦东以全市1/5的土地,不到1/4的人口创造了超1/3的经济总量。
龚正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赋予重任。总书记对浦东提出了“一个引领区”“三个成为”“三个展示”的新定位,明确了五个新的重要任务。市委全会制定了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我们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打好新时代浦东更高水平改革开放这张王牌。
龚正表示,改革开放重中之重,就是要按照党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决策部署,很快将出台一个综合性意见,推动一系列首创性引领性的改革开放事项的落地。特别要在“两特”“三中心”“一保障”上下更大的功夫。
龚正说,“两特”就是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到目前为止是全国唯一。
“三中心”就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金融中心,还有新提出来的国际消费中心。浦东要成为核心承载区,自主创新方面,要放大张江科学城的过去的效益,加快疏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金融开放方面,要探索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一保障”,就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相关的特殊安排正在有序推进中。要对标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探索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联合8家优质市场化基金发布硅光未来产业基金矩阵,硅光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启动。
上海作为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已形成覆盖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技术的完整研发体系。
今年前5个月,上海口岸进口冷链肉类124万吨,在全国的占比超4成;上海海关共签发进境肉类检疫许可证5718份,同比增长31%。
作为沪滇协作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项目,上海16个区和云南16个州(市)合作共建重点园区,目前已有100多个产业项目落地园区,涵盖生物医药、制造业、新能源、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批发零售等领域。
上海将一如既往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制度供给,提供高效便利服务,让各类企业在沪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