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OLED面板积极向IT领域渗透 行业尚处培育期 | 如数家珍

第一财经 2021-02-02 19:19:59

作者:王珍    责编:宁佳彦

OLED面板将加快在可折叠笔记本电脑等IT领域的创新应用,但要赚钱还需努力。

2月2日,三星官方对将在韩国新建一条笔记本电脑用OLED屏生产线的传闻没有作出正式回复。受OLED产业利好传闻影响,当天京东方(000725.SZ)的股价微涨1.12%至6.3元/股、深天马(000050.SZ)微涨1.3%至17.18元/股,不过维信诺(002387.SZ)仍微跌1.91%至9.78元/股。

OLED面板继在手机、电视(TV)领域应用之后,现正加速向IT领域渗透,以多元化的产品应用来壮大产业规模。群智咨询预测,全球TV、IT用大中尺寸OLED面板的出货量2021年将达到900万片,2025年会进一步扩大到2000万片以上。而眼下,国内OLED产业尚处于培育期。

随着中国大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包括三星、LGD在内的韩国面板企业正在淡出液晶(LCD)面板业务,转而更加聚集OLED面板业务。三星已是全球最大的小尺寸OLED手机屏供应商,今年积极推动OLED屏渗透进入笔记本电脑(NB)高端市场,以巩固行业地位。

从需求端看,IT行业受益于疫情期间居家消费而高速增长,为OLED面板切入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像全球NB的年出货量疫情前约1.7亿台,疫情发生后约2.1亿-2.2亿台,有4000万台左右的增量,群智咨询预计可持续到2021年。显示器、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也有明显增加。

OLED面板切入IT领域,从高端入手,瞄准苹果、惠普、联想、戴尔等头部品牌。像苹果NB售价一般在800美元以上,即便如此,其去年在全球市场仍销售了约2000万台,比2019年增长了40%。IT行业除了电竞产品,专业色彩产品也增长明显,因设计师、教师、动漫、研发等专业人员有需求。

相比于LCD面板,OLED面板由于是自发光,可实现高色彩饱和度、高色域、高动态范围,色彩表现更加精准,因此可以更好满足专业人员对专业色彩IT产品的需求。

从供应端看,无论韩国还是中国的面板企业,都在扩张6代柔性OLED面板生产线的项目和产能。而目前柔性OLED面板的需求尚没能跟上产能扩张的节奏,OLED面板厂增加新应用有很强的自驱力。不仅三星,京东方(BOE)、维信诺、和辉光电等今年也有把柔性OLED屏应用于NB的规划。

作为OLED行业龙头,三星的策略有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三星在韩国大部分的LCD面板生产线将关停,三星在苏州的8.5代LCD面板生产线的控股权也已卖给TCL华星、今年将完成交割,所以要加快OLED业务扩张的步伐,布局OLED新产线、强化OLED行业领军地位也将顺理成章。

韩国另一面板巨头LGD,是全球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的主要供应商,今年也有计划把OLED面板的应用扩大到IT领域,将推出OLED显示器面板。作为LGD的战略合作伙伴,创维今年也将扩大OLED终端产品线,除了大尺寸OLED电视外,还将推出48英寸的OLED电视和OLED显示器。

其实,由于IT行业的景气较好,结合了Mini LED背光的LCD面板今年也在积极向IT领域渗透。可以预见,应用柔性OLED面板的NB将属于更加高阶的产品线,甚至可以做成可折叠产品。

柔性OLED面板在IT领域有很大的拓展潜力,然而当下柔性OLED产业尤其是国内柔性OLED产业,从盈利的角度来说,仍然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为一条6代柔性OLED面板生产线的投资高达400多亿元,像京东方成都、绵阳项目都处于产能爬坡期、去年出货大幅增长,新增折旧短期承压。

京东方、深天马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预增超150%和75%,主要还是依靠液晶面板业务,而不是新兴的OLED面板业务。维信诺2020年归母净利润预增超过120%,但是扣除政府补助、专利转让等非经常性收益后,其扣非归母净利润去年亏损超过7亿元,因它只有OLED面板业务。

和辉光电IPO今年2月1日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但被要求补充行业头部企业在AMOLED等相关技术、产品方面的战略布局及现有产能利用率,并进一步说明和辉光电募投项目的产能消化能力、预期风险及持续经营能力。而柔宇科技拟在科创板IPO还在申请中。

总之,产品线丰富、多元化的供应商、多元化的品牌加入,会共同推动OLED市场未来两三年的加速成长。而当下,产能爬坡、良率提升、新应用开拓都是OLED行业要努力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